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關工委

老同志帶領孩子們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關工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抓基層強基礎、抓創新樹品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護航。
沈河區委堅持把關心下一代工作納入黨委重要日程,將關工委組織、隊伍、制度等方面建設以及相關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全區年度綜合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大盤子”。堅持每年研究一次關工委工作、召開一次專題工作會議,做到關心下一代工作與黨建等工作同調研、同考核、同總結、同表彰,確保思想認識、領導責任、工作措施、人財物保障到位,不斷健全完善黨建帶關建的制度。為加強黨委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領導,區委適時充實調整區關工委領導班子,由區委副書記分管關工委工作并兼任關工委主任,由退出現職的區級領導班子成員擔任常務副主任。各街道、教育系統關工委均由黨工委(黨委)副書記任主任,原黨政班子退休領導任常務副主任,由一名在職科長擔任秘書長;社區、學校關工委主任由黨委書記兼任,并配備常務副主任和專職干事。
在制度體系建設上,區關工委制定創建“六好”(組織領導好,隊伍作用好,活動開展好,陣地建設好,協調配合好,學習效果好)基層關工委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六好”關工委的具體內容和工作要求。制定“六好”關工委申報、檢查、評比、表彰制度,使基層關工委“六薄一冊”制度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得到進一步規范,有效指導基層“六好”關工委創建活動扎實深入開展。
在組織體系建設上,目前11 個街道、111 個社區、47 所中小學校全部建立關工委。全區各級關工委通過組織發動、典型推動、五老帶動、真情感動等方式,動員1571 名有熱情、身體好且有專業特長的老同志充實到五老骨干隊伍,吸收抗美援朝老戰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等為成員。目前,全區五老4589 名。5年來,受到上級表彰的五老先進個人120 人(次),145 個基層關工委在創建“六好”關工委活動中受到市、區以上表彰。
在協同體系建設上,“六好”創建活動納入全區精神文明、目標管理、評比考核工作當中,切實做到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通過每年檢查評比、召開工作部署會、協調會以及經驗交流會、總結表彰會等形式,不斷推動基層關工委“六好”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在保障體系建設上,關心下一代工作基礎設施納入街道、社區和學校為民服務設施建設整體規劃。區關工委和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根據需要列支專項經費。各街道關工委配備辦公室和必要的辦公設備,各社區關工委設置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室、圖書室、健身室、社區大講堂,使社區成為青少年寓教于樂的課堂、健康成長的家園。
區關工委廣泛發動五老和社會各方力量有效融合,深入開展社會文化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不斷凈化網吧、網絡、出版物市場和校園周邊環境,在社會治理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進步。一是深入推進法治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統籌推動教育、政法系統關工委密切配合,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在做好思想、組織、師資和經費等保障的同時,開辟學校、街道、社區法治宣傳園地,聘請普法宣傳報告員講課,為青少年傳授法律知識。其中,902 名基層普法報告員堅持每人每年進一次校園,受到學校、家長、青少年的普遍歡迎。二是不斷加強網吧義務監督工作。由街道、社區關工委對本區域內的網吧進行重新登記,并召開網吧業主會議,積極引導網吧業主依法經營。同時,進一步健全網吧監督隊伍,為每個社區配備1—3 名網吧監督員,在有條件的街道社區建立“綠色網吧”,在課余時間免費為青少年開放。三是廣泛開展青少年法治實踐活動。建立由區委政法委、團區委、區司法局以及公檢法等部門參與的聯席會制度,定期圍繞青少年的幫教轉化深入街道和社區開展調研,形成《青少年犯罪情況調查報告》《青少年健康成長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調查報告》等調研成果。同時,擇優選派律師為全區47 所中小學配備法治副校長,深入開展“警官、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進校園活動,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
多年來,全區各級關工委著力推進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黨史國史教育。一是搭建教育載體。區委將青少年教育基地創建工作作為一項社區建設硬性指標來抓,目前全區所有社區都建立了400—2000 平方米的教育陣地。岸英小學、全國學雷鋒先進集體沈河房產110 報修中心、全國學雷鋒最美社區大南街道紅巾社區、馬關橋街道福陵社區滿族民俗博物館先后被命名為沈陽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二是開設道德講堂。堅持把學雷鋒活動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相結合,深入開展“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主題教育活動,并在全區中小學以不同形式全面開設道德講堂,使之成為教育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課堂。三是注重家風家教。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召開“建設優良家教家風”主題教育宣傳動員會。全區各級關工委開辦家庭家教家風教育講座報告會300 多場,發放各種宣傳單近十余萬份,受教育家長900 余人,受教育中小學生萬余名。此外,全區組建各類五老報告團、宣講團361 個,每年為青少年作革命傳統、理想信念、科普知識、遵紀守法等報告600 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