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關工委
讓書本和實踐互聯,校內和校外互補,課堂和廣闊天地互動。
本期《校園內外》欄目我們為您推介河北省衡水市關工委開展的“平‘語’近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和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教體局關工委開展的“千名教師訪萬家”線上“云”家訪活動。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對“平‘語’近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進行了專題調研,并作出重要批示:這是一項固本鑄魂、打底色的育人工程,希望認真總結提升,為推廣做好準備。“千名教師訪萬家”線上“云”家訪活動引導家庭科學應對疫情,惠及6萬余名中小學生。
2018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關工委與市教育局、市委老干部局等有關部門密切協作,開展了“平‘語’近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對該活動進行了專題調研,并作出重要批示。目前,河北、山東已有近百所學校先后到衡水市參觀學習。
2018年10月,市關工委受央視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啟發,認為如果能把這檔節目引入學校和課堂,意義非常重大。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寓意深邃,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實質和核心要義,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是立德樹人的好教材;嘉賓講解有很強的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是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好形式。
市關工委在故城縣鄭口第二小學先行探索和論證成功后下發文件,以故城、棗強、桃城、冀州4 個縣(區)中小學為試點,迅速啟動“平‘語’近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2019年4月,市委“平‘語’近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領導小組在故城縣召開了現場推進會,推動活動在全市普遍展開。

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在衡水市冀州區第一實驗小學調研“平‘語’近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
市關工委選聘了10 名五老,組成了“平‘語’近人”宣講團,深入各縣市區進行巡回宣講,并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顯著位置懸掛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條幅,使師生抬頭可見,舉目可觀,營造了濃厚的校園宣傳氛圍。
各試點學校的老師,通過帶著學生學,領著學生做,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踐行者。武邑縣實驗小學、深州市南街小學教師帶頭集體誦讀《平“語”近人》中的有關章節和“箴言金句”;棗強縣舉辦了全縣教師“平‘語’近人”誦讀比賽,讓“平‘語’近人”率先在教師中入腦入心。試點學校編印了《平“語”近人》讀本講義,有的學校還把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勵志教育、家庭教育的內涵納入教材教義。衡水第一中學、阜城縣第四中學的廣大教師認真備課,生動授課,很多學生主動寫了讀后感,增強了學習的滲透性和實效性。
市關工委利用校內和校外兩個課堂,以四點鐘課堂、社區活動、書畫展覽、文藝演出等形式,廣泛傳播“平‘語’近人”活動。故城縣利用劉石營藝術館這一陣地,通過“平‘語’”書法創作、文藝展演等形式,深化教育作用。棗強縣五老孫中杰、武邑縣五老趙東朝,自費在農家小院舉辦“平‘語’近人”圖展,巡回播放視頻宣傳短片,吸引周圍鄉村學生放學后參看。桃城區利民社區通過設立國學課堂,融入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組織五老結合切身感悟實踐,向孩子們進行生動闡釋。冀州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在利用現有資源打造“平‘語’近人”學習活動平臺,邀請五老對青少年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市關工委組織廣大家長與學生共同收看《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節目,共同研討習近平總書記“金句”,以及引用古詩詞的深刻內涵,增強了學習效果,增進了親子關系。如桃城區永安路小學、武強縣府興小學開辦了“百家講壇”欄目,組織百名學生家長走進校園宣講“平‘語’”。有的學校堅持小手拉大手,以親子共讀、親子共繪手抄報等形式,送“平‘語’”進家庭,形成了家校共學同育的良好局面。
省關工委對“平‘語’近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高度關注,就深化實化活動提出了很重要意見。衡水市委領導先后三次作出批示,要求在全市大力推廣,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衡水大地生根開花。2019年1月,衡水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確定在全市開展“平‘語’近人”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社區、進軍營的“六進”活動,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和組織部部長任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組長,活動效果更為顯著。
一是提升了學校德育水平。市關工委通過廣泛開展“平‘語’近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重溫典故的歷史,挖掘典故的思想,既對促使青少年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成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二是提高了學生核心素養。“平‘語’近人”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于一體,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教育青少年準確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植青少年的紅色基因,提升了青少年的核心素養。三是拓展了活動的質和量。活動的學習內容已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經典”語言拓展,由學“語言”向學原著,讀原文,悟原理拓展。參與學校由2019年的410 所,發展到目前的800 多所,參與人數由21 萬名增加到70 萬名。四是促進了好家風形成。開展活動過程中,孩子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家”的歸屬感、認同感得到加強,更懂得孝敬父母,學會了感恩,對樹立良好家風,構建和諧家庭起到了推動作用。五是發揮了五老獨特優勢。2019年以來,全市各級關工委分別組建五老宣講團,深入各校園開展宣講,有力地促進了青少年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也使廣大五老的思想得到洗禮,精神得到充實,作用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