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興 田 多 劉 義 姚孟成 李永旺
(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鄭州 450000)
周口北環新建工程地處河南省周口市,屬黃淮沖積平原,所在地雨量較為充沛、水系發達,地下水位埋深為1.8-2.8 米,水位埋藏較淺。工程路基施工過程中發現場地多個段落分布有高液限黏土,且土質天然含水量高,土質差,土體構成上具有非均勻性。在這種土質情況下,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對于保證路基施工質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樣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進行試驗。經過試驗測得,天然含水率為20.9%-48.7%;顆粒組成砂粒(0.074-0.25mm)含量占2.7%-8.8%,粉粒(0.002-0.075mm)含量占62.2%-68.2%,黏粒(<0.002mm)含量占24.9%-32.8%;塑性指標參數,液限為50.0-59.1%,塑性指數為26.6-32.4%。
(2)水泥土路基所選用的水泥為鄭州天瑞集團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P.F32.5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其初凝和緩凝時間均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結合現場采用的原材料,通過標準擊實試驗4%水泥土(下路床)、5%水泥土(上路床)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對機械進行合理的選型和配置,以滿足本段路基工程的施工,配備的具體機械設備見下表2.1 機械設備配置表。

表2 .1 機械設備配置表
水泥穩定高液限黏土路基施工工藝流程包括路基降排水、基底處理、備土、悶料、灑布水泥、拌和、整形、碾壓、養生等施工流程。
(1)路基降排水采用利用雨污水工程開挖溝槽的設置的管井井點降水設施進行降排水方式,要求施工前降至基底處理層以下1m。通過路基降排水,解決由于振動壓路機強震狀態下造成的基底“彈簧土”、土壤液化等問題。
(2)用高液限粘土作為路基填料時,必須進行基底處理,使路基下部形成硬殼層,起到“保水固氣”作用,路基性能穩定,沉降變形非常小。基底處理方式為對路床底40cm 采用10%生石灰就地攪拌處理。
(3)高液限粘土在使用前需進行攤鋪翻曬降低其含水率,檢測已整平土層的含水量,含水量應大于最佳含水量2%-3%。
(4)采用專用粉料撒布車對水泥進行布料,以保證布料的均勻性。采用專用穩定土拌和機進行拌和,拌和深度應達水泥土層底并侵入下承層5-10mm,以避免“素土”夾層。拌合次數滿足可讓高液限黏土充分粉碎,并使水泥土拌合均勻為宜。
(5)碾壓采用振動式壓路機和雙鋼輪壓路機配合完成。先用振動壓路機由路邊沿起向路中心碾壓,靜壓1 遍,弱振1 遍,強振2 遍后檢測其壓實度。碾壓時,重疊1/2 輪寬。壓實度滿足要求后,改用雙鋼輪壓路機低速1/2 錯輪碾壓1-2 遍,清除輪跡,達到表面平整、光潔、邊沿順直。養生期不少于7d,養生期間禁止車輛通行,以免破壞水泥凝結硬化生成的強度。
(6)按照本文提出的施工工藝對水泥穩定高液限黏土路基進行施工,經檢測壓實度以及后期沉降量均滿足規范要求,質量控制良好。
本文對項目場地內高液限粘土性能進行檢測,對該種高液限粘土提出了采用水泥進行改良的技術方案,并針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含水率高、“彈簧土”、摻灰不均勻、壓實度不足的問題,采取了提前降排水、基底處理、粉料灑布車灑布水泥、優化碾壓工藝等技術控制措施,對水泥穩定高液限黏土路基質量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