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睿
(四川省電力設計院, 成都 610072)
水土資源不僅是農業發展的最根本物質,更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更是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有效應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實現人與生態和諧相處。2019年4 月1 日,我國正式實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標準》(GB/T 51240-2018),本文以輸變電項目為例,對新時期下水土保持工作進行探討。
輸變電工程由變電站和線路組成,變電站占地集中、土石方工程量大,可集中處理;線路工程長、涉及地形地貌較多、鐵塔分散、單個塔基占地面積小、土石方工程量小,難以集中處理。
變電站場平、建筑物基礎、出線構架基槽、溝管開挖和填筑產生將大量的土石方,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時站區內臨時堆土的松散堆放遇降水則隨水流走;設備安裝、調試期,站區內仍有部分地表未固化裸露于外,抗蝕能力較弱,易發生水土流失。線路工程塔基基礎、基面及排水溝、擋墻的土石方開挖、回填工程極易發生水土流失,塔基區的施工將改變占地區微地貌形態;另外,鐵塔基礎澆筑施工,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塔基周圍地表、植被,而增加水土流失量。
輸變電工程其水土流失主要產生于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針對工程特點進行布設。依據本工程布局、施工擾動特點、建設時序、地貌特征、自然屬性和水土流失影響等因素的綜合進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措施布設。

表1 水土流失措施布設
工程在施工前進行表土剝離,施工過程中布設臨時排水、沉沙措施,并對開挖土進行攔擋及遮蓋,施工結束后進行土地整治及植被恢復,各項措施針對工程特點進行布設,既節約了工程投資,又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標準》要求,監測時段從施工準備期至設計水平年結束。
根據輸變電項目的特性,主要對工程征占地和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變化情況,各個部位土石方工程量及處理方式,各個區域水土流失類型、形式、面積、分布及強度,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情況、分布和完好程度進行監測。主要采用調查監測、實地量測、地面觀測及遙感監測方法,并且全線加強巡查。

表2 監測內容、方法及頻次表
根據輸變電項目的特性,在變電站區及塔基區布設監測點

表3 水土保持監測點位布置
為準確獲取各項地面觀測及調查數據,水土保持監測采取現代技術與傳統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借助先進儀器設備,使監測方法更科學,監測結果更合理。
結合新時期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針對輸變電工程的特點進行分區措施布設,并制定相關的監測計劃,減少了工程建設引起的水土流失,保護了工程區生態環境,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