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承穆 劉娜 羅佳晶 指導 杜琳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正氣”足,即抵抗力和免疫力強,就不容易得病。中醫還注重“治未病”,以及整體調節作用,在提高機體自我防御及免疫力方面,有其獨到方法。那么,居家隔離養生,或者康復出院的人,應該怎么做,才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更好的抗擊新冠病毒呢?
在家,對我們來講最方便的就是艾灸、捏脊推拿、練功了。
艾灸
我們點燃艾條,在大椎、肺俞、中脘足三里穴位上進行艾灸,手持艾條,距離皮膚大約5~10厘米,以大約1~2厘米為直徑,緩緩地移動艾條,每個穴位艾灸10~15分鐘,進行施灸。
大椎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在肩胛內緣與脊柱之間。中脘位于肚臍到膻中穴之間的中點。足三里位于髕骨下緣,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捏脊推拿
捏脊,這一療法常常用于兒科,用于小兒推拿,其實這種治療手法,對成年人一樣有治療意義。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療法,可以疏通經絡,達到調整臟腑的作用。有調整陰陽,通理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等作用。捏脊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干和神經節,通過復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通過捏脊,我們發現還可以很好的放松情緒,舒緩背部的不適感。
可俯臥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家人站在后方,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與大拇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連續3遍。每捏3下需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次。再用同樣的方法捏脊柱旁邊的膀胱經,2~3遍,一般每天或者隔日捏一次。
在剛剛開始捏脊的時候,大多數成年人感覺捏到上背部的時候疼痛,建議不要用太大的力氣捏,輕柔的進行,可以從少量開始,逐漸加多。一周之后,就會感覺背部非常舒適。
3. 刮痧。用刮痧板,粘上刮痧油,或者植物油,沿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等處,進行刮痧,至皮膚微微潮紅,可一周做一次。刮痧具有泄熱,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4.拔罐。背部腧穴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腎俞、大椎等。
5.個人練功。用肢體的運動,帶動氣機的運行,通過動功來疏通經絡、調節氣機、改善機體代謝狀況。而靜功多指沒有肢體活動的練功狀態,更指心境的安寧,靜是以養為主的修煉過程,能使機體得到充分的調整,有積蓄正氣的作用。練功講求動靜結合。做到“調形、調息、調心”。通過“練”,促進氣機運行,防止過于昏沉和松懈,間以“養”,有益于積精累氣,防止過于散亂和耗損。
(一)八段錦:練習時間10~15 分鐘左右,建議每天1~2次,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
(二)太極拳:推薦每日1次,每次30~50分鐘為宜。
(三)呼吸療愈法:主動進行緩慢深長的腹式呼吸訓練,可采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或鼻吸鼻呼,療愈身心。
(四)“三一二”經絡鍛煉法:“三”指合谷、內關、足三里三個穴。每日進行自我按摩, “一”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二”是兩下肢下蹲為主的體育鍛煉。建議每天1~2次,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
6.膳食指導。總體建議:膳食平衡、食物多樣、注重飲水、通利二便,并注重開胃、利肺、安神、通便。
根據食物屬性和患者情況,進行分類指導:
有怕冷、胃涼等癥狀的,推薦生姜、蔥、芥菜、芫荽等;有咽干、口干、心煩等癥狀的,推薦綠茶、豆豉、楊桃等;有咳嗽、咯痰等癥狀的,推薦梨、百合、落花生、杏仁、白果、烏梅、小白菜、橘皮、紫蘇等;有食欲不振、腹脹等癥狀的,推薦山楂、山藥、白扁豆、茯苓、葛根、萊菔子、砂仁等;有便秘等癥狀的,推薦蜂蜜、香蕉、火麻仁等;有失眠等癥狀的,推薦酸棗仁、柏子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