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禛平
在病毒的圍城里,身心健康是推進防線的后盾。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圍繞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考驗著全球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
疫情發生以來,截至目前,100多天里 ,中國乃至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座生活著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湖北武漢。面對新冠肺炎的強傳染性,武漢毅然關閉離城通道,全國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防控措施,積極防控,嚴格偵查疫情 。截至3月17日,武漢新增確診連續7天個位數,湖北除武漢外連續13天新增為0。從這些數據來看,中國所采取的措施已經取得成效,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及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在《柳葉刀》共同署名的文章中稱,中國衛生主管部門一直在為應對和控制中國境內的COVID-19疫情不懈努力,為世界各國爭取到了寶貴時間,以便他們提供為病毒可能入侵本國做好準備。但是,在中國的疫情稍緩的同時,全球其他國家的疫情形勢卻在持續升級,多國確診人數持續攀升。3月13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稱,目前世界上每天報告的病例數量比中國在疫情最嚴重時期的報告病例還要多,歐洲報告的病例和死亡人數已超過除中國外世界其他地區總和,歐洲現已成為疫情中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廣泛傳播階段后,多國大學紛紛宣布停課,在這樣特殊的時刻,留學生回到自己的祖國還是在留學國按兵不動成為了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
留學國疫情升級,留學生是去是留?
在確診人數不斷增多,疫情不斷惡化的情況下,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宣布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即不再給輕癥病人檢測,禁止學生出國旅行,建議70歲以上的老年人自我隔離,成為該階段的一系列新措施。這一措施不但在英國國內廣受質疑,還掀起了全世界范圍的討論。中國的留學生及其國內的家長也極度擔憂,多所大學的學生向政府請愿停課,將學校線下課程改為線上授課。在美國當地時間13日,總統特朗普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增加新冠病毒檢測 ,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法國、西班牙、加拿大等多個國家也紛紛采取關閉邊境口岸 、停飛部分進境航班等方式,試圖進一步阻斷疫情傳播渠道,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國外疫情愈發嚴重,而同一時期的國內疫情漸漸趨于平緩,面對著日益嚴重的疫情 ,各國對防疫措施的不同理解,窘迫的生活環境,還有在部分不理智的外國群眾輿論下引發的歧視和暴力。許多在國外的華人和留學生們不免產生了回國“避疫”的想法。再加上各方輿論引導,甚至有謠言傳“使館建議留學生回國躲避疫情”,使得“回國”變成了一種迫切而緊急的選擇,從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近期的新聞報道中,因為各國出入境政策的頻繁變動,以及人們急切的飛行需求等種種原因,從世界各國飛往中國的一張普通的機票已經漲到幾萬甚至是幾十萬元的價格。
針對留學生現在要不要回國的問題,我國駐各國大使館也紛紛給出了回應。中國駐意大利兼駐圣馬力諾大使李軍華表示,“當前,不流動是最大的安全,不出門是最好的保護。希望大家認真分析當地疫情,再做出選擇。如果非常渴望并決定回國,要根據國內要求,向居住地的基層政府登記注冊。同時,行前要在大使館報備。”
駐美大使館崔天凱對留學生說:“留學生決定是否回國時,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 :當地最新疫情和最新采取的措施,遵守當地實施的規章、制度;了解國內對境外回去的人有何防控措施,需要辦理哪些手續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是不是可以支持長途旅行等 。留學生是否現在回國,要全面評估以上情況 ,做審慎、周密、冷靜的決定。”
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也回應了“使館建議留學生回國躲避疫情”的問題,“使館從未作出上述建議。請大家不要盲信盲從,而應保持冷靜理性,及時關注英國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所在院校隨疫情發展態勢出臺的相關政策和應對措施。如有個人訴求或具體考慮,應通過合法正規渠道與校方有關部門進行表達和溝通,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后審慎做出決定,并確保手續完備,以免對學業造成影響。使館教育處和各校學聯會根據需要隨時為大家提供幫助。”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不管回不回,你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疫情要多長時間?回來是不是決定再也不回去了?”考慮到當前的國際疫情形勢,如果覺得國內更安全、更有保障,但也要清楚留學生回國旅途較長,也有距離接觸潛在感染者的未知風險,回國后,應主動、如實進行健康申報,配合海關健康檢疫。如有發熱等癥狀 ,應向海關主動報告,不能隱瞞病情,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注意防疫細節,完善防疫措施
那么,對于不回國的留學生,應當如何規避風險,保護好自己呢?
一、了解疫情信息要及時。留在各國的留學生首先應當持續關注留學國的疫情變化,及時關注官方發布的疫情訊息,了解新冠肺炎防控要求和健康提示。并熟記學校衛生就診電話,注意當地可就診治療新冠肺炎的醫院。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配合當地政府開展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
二、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理性備好口罩與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在正常外出時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即可,去醫院看病或人群密集處可選用N95醫用防護口罩。口罩連續佩戴4小時更換,污染或潮濕后立即更換。如非十分必須,盡量減少外出,不聚餐或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在不得不外出的情況下,減少與他人近距離接觸,不要觸摸外界中的物品,且外出時避免觸摸自己的口、鼻及眼部,人與人之間至少保持1米以上距離,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或紙巾遮住。
留學生在宿舍內也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勤洗手。與他人合租住所和共同學習時,要觀察有關人員有無發熱、咳嗽、就診等異常情況,主動采取自我保護的措施。居家隔離時,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營養均衡、加強鍛煉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保持良好心態。若出現發熱、干咳等癥狀,要及時就近在當地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醫務人員相關接觸史,就診時要做好絕對的防護措施。必要時,可聯系中國駐當地使領館尋求幫助。
留學生應直面情緒 戰勝焦慮
被疫情打亂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留學生身在異國他鄉,遠離家人,獨自面對著嚴峻的疫情,生命健康受到威脅,自己身邊也不乏回國的同學,在雙重夾擊下,留學生很容易出現過度驚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專家總結疫情下人們心理往往有幾個階段的變化:開始的警惕期,大家高度警惕、恐慌不安,會迅速過去;調整適應期,從消極被動中走出來,調整自己面對現實 ,積極處理;理性應對期,通過調整適應走出應激反應,更成熟、更理性地應對疫情。
在面對自己出現的焦慮,恐懼、緊張不安的情緒時,應當正面接受自己的情緒反應,認識到適度的焦慮是對自我保護的反應。而大部分的焦慮來源于對疫情夸大的信息發布,留學生要在正規新聞渠道上了解信息,對疫情的關注要適度,避免過度解讀。多關注積極正面的新聞,調整自己不合理的認識,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即使父母不在身邊,留學生也能通過發達的通訊與社交媒體同家人朋友保持聯系,經常溝通,分享自己的近況與生活,向家人與朋友說出自己心中的焦慮與不安,消減孤獨的情緒,尋找自己的感情依靠。
懂得調節自己的心理方法,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利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幫助自己放松身心,比如深呼吸、積極聯想、寫日記等方法。在居家隔離,閉門不出的時間里要制訂好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保證自己的生活規律,睡眠充足。合理安排自己的在線課程或遠程教學任務,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避免自己出現的空虛、無事可做的狀態。處于嚴重的焦慮恐慌無法排解的情況下,應懂得向專業人士求助。
對抗病毒是一項艱難而需要時間的工作 ,從中國的SARS事件,到非洲的埃博拉病毒,人類始終與突然來襲的病毒做抗爭,以堅定的信念相信人類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難。科學防治,保持身心健康。進退兩難的留學生也一定會渡過此刻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