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胡利娟
新版城市總規描繪的“一屏、三環、五河、九楔”的綠色畫卷在京華大地上逐漸豐滿,“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市鳥語花香”的美好愿景正在市民身邊成為現實。
4月23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進入植樹季節以來,全市造林綠化建設全面提速,進場施工面積10.6萬畝,植樹造林2.6萬畝,栽植各類苗木115萬株。2018年以來,全市已完成高質量造林綠化超過50萬畝,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任務目標完成過半。
在副中心萬畝綠心造林現場,剛剛栽下的垂柳、海棠已是綠意盎然,煥發出勃勃生機,紫花地丁、二月蘭在林下放肆綻放,迫不及待地炫耀出春天的色彩。綠化工人們正在抓緊開展各項施工作業,為保證城市綠心在金秋與市民見面做最后的沖刺。
“目前正是北京植樹造林的黃金時節,全市各區造林建設全面提速,在確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時,全面推動復工復產,為完成年度綠化造林任務打下基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王小平告訴記者,前期各區抓緊辦理造林工程前期手續,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和拆遷騰退工作,今年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全部127個項目中已有103個完成全部手續辦理,進場施工面積10.6萬畝,完成栽植2.6萬畝,占全年計劃任務17萬畝的15%,栽植各類苗木115萬株。全市各區綠化建設部門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建立施工人員管理臺賬,做好返京人員隔離和健康狀況監測,同時按規定做好清潔消毒、人員防護、物資發放等工作,在保證工人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各項工程建設。
2020年是“十三五”計劃的收官之年。北京市將繼續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全年計劃新增造林綠化20萬畝、城市綠地700公頃,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升到44.4%。通過建設41處城市休閑公園、13處城市森林,新建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50處,使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高到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5平方米,讓北京的綠色更多、更美也更具活力。
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明確了“一屏、三環、五河、九楔”的綠色空間格局,用生態建設筑牢首都綠色發展的四梁八柱,讓綠色成為北京最亮眼的底色。作為落實總規的具體實踐,2018年啟動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堅持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問題”,截至目前已實施造林綠化超過50萬畝,任務完成過半。

嚴格落實總規確定的綠化空間,把樹種在最需要的地方,就能實現生態建設的“四兩撥千斤”。兩年來,北京完成“留白增綠”3300多公頃,52處城市公園、181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讓市民盡享綠色福祉,33處城市森林為喧鬧都市帶來鳥叫與蟲鳴。越來越多的綠色擠進城市核心區,凈化了空氣、帶來了綠蔭,為城市發展留下寶貴空間,注入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韌性。
據了解,兩年來,環繞城市的綠色項鏈不斷蔓延成環。一道綠隔地區新建公園3處,公園數量達到102個,一綠城市公園環實現閉合,全面完成“一環、六區、百園”的規劃目標。同時,新機場、冬奧會、世園會、永定河、南中軸等重點區域通過填空造林,連接連通原有林地綠地,因地制宜地建設小微濕地,營造近自然森林生態空間,促進形成大尺度、完整的生態系統。朝陽溫榆河、昌平東小口和大興狼垡,3處萬畝森林公園也將成為區域生態的“定海神針”。
與綠色不斷蔓延相伴的,是生態品質的不斷提升,每一處公園綠地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透露,再過5個月,副中心“綠心”就將對外開放,這個綠化面積近萬畝的大花園中,科學的設計和高水平的綠化建設體現在每一個角落。常綠的油松和白皮松、落葉的垂柳和銀杏與林下的金燦燦的連翹和雅致的紫花地丁相映成趣,不但美觀漂亮,養護起來也不費事,生動詮釋了“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這簡約而不簡單的“十字口訣”。林下的土地也有講究,拆遷整地時產生的數百萬方建筑垃圾經過資源化再處理已經變廢為寶,原地“再就業”,構成此起彼伏的園區地貌。而經過海綿綠地的科學規劃,雨水花園、景觀湖、植草溝不但豐富了園區的綠化景觀,還可以實現“50年一遇的雨水不外排”。
綠野山川,錦繡平原,多彩城市。新版城市總規為北京城市發展打下生態框架,定下了從綠起來、美起來到活起來的綠色發展基調。隨著春季綠化建設的不斷提速,首都園林綠化將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確保“十三五”任務圓滿收官,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和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