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言為
我們基層一些同志,經常在一起議論用權不當而誤入歧途的案例。筆者認為形成這種結果的關鍵原因,是沒有正確認識和對待“權力”。領導干部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權力,按照規范使用權力,是每個干部的第一道門檻和第一堂必修課。嚴以用權,嚴字當頭,嚴字是保持權力不失衡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嚴以用權的十個要求,即:敬畏權力、慎用權力、為公用權、依法用權、履責用權、務實用權、剛直用權、陽光用權、廉潔用權、公正用權。嚴以用權,就要嚴格區分公私界限,從思想上、行為上杜絕以權謀私,拒絕各種特權;嚴格按法辦事、嚴守規則和制度行使權力,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嚴格接受人民監督,時刻聽取群眾的反映和意見,及時加以改進。
必須認識權力是人民給的。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可見,人民對于權力擁有毋庸置疑的法定所有權。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代表人民掌握領導權,每一位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黨和人民是血肉相連的關系,任何一名干部的成長都是離不開黨的培養和人民的信任,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人民群眾信任的干部。要銘刻黨的恩、人民的愛,要以情懷和行動去感恩、回報,這樣才能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出發點和落腳點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間。
必須明確權力就是責任。權力的點點滴滴都與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一個主意,一項決策,都會在局部或全局產生重要影響,關系到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民群眾利益的好壞,從這個意義上說,權力就是責任。權力大,責任更大。深刻認識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是正確用權和承擔責任的前提;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落實依法治國,建立法制社會、責任政府的根本。一要明確權責是法定。領導干部所擁有的權力和所承擔的責任是國家的法律法規所賦予的,必須嚴格依法行政,真正依法用好權,依法落實好責任。二要明確有權必有責。法律在把權力賦予領導干部的同時,也明確了責任,權力靠責任來制約,責任靠權力來履行和落實,它們是對立統一的整體,相互作用。三要明確用權受監督。日臻完善的各種行政法律法規都明確了法律責任,規范了用權的范圍和監督,用權不但受到行政當事人、國家監督部門的監督,更受到社會公眾輿論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四要明確侵權須賠償。《國家賠償法》規定,錯誤的行政行為必須對侵權所造成當事人或相關人的各種損失作出合理的賠償,錯誤的行政行為必須對行政結果承擔責任。五要明確責任追究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頒布的《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使黨政領導干部問責工作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邁出了重要步伐。可以說,這是給黨政領導干部頭上戴上了一道緊箍,是明確權力就是責任的進一步體現。
必須撲下身子當人民公仆。首先是做到勤政為民。要有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放下“官”架子,洗掉身上“官”味,與群眾平等面對面相待,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要腳踏實地,注重實效,真心實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人民心里樹起座座政績豐碑。其次是廉潔奉公。權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為民造福,又可以為己謀利。保證權力不失衡的重要方面,就是廉潔自律,秉公用權,公私分明。做到按章辦事,公開、公正、透明、廉潔。必須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克己奉公、干凈干事,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浩然正氣。正確處理好親情與黨性的關系。要秉公行權、從嚴治家,切實加強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醒、約束,使他們自覺嚴格要求自己。要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從自身打開缺口,不能為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不正當利益,更不能為違紀違法行為充當保護傘。有專家指出,領導干部因用權失責而受到問責的追究,意味著權力成為一種負擔。這是對權力沒有正確認識的具體體現。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細致解讀“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真正含義,正確認識和行使權力,讓權力始終保持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從而確保權力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