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貴生
新型冠狀病毒防疫阻擊戰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人們也在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應該說,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有相當多的深刻教訓。有篇文章《這主義,那主義,決勝武漢靠的還是社會主義》。這篇文章好就好在它抓住了根本。
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不得不承認,這次戰“疫”以來發生的無數極其感人的行為和事跡,以及由此凝聚而成的極其巨大的物質和精神力量,人們都看到了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制度、精神、思想作風在當代人身上遺留的產物和影響,同時暴露出的相當多的問題大多是與近些年扭曲的醫療改革有關,尤其是中國醫療戰線的狀況。必須承認,中國當今還存在的社會主義公立醫院及其體系為這場斗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必須看到,醫療改革的私有化、市場化、產業化所形成的全國數萬家所謂“民營醫院”以及以市場為導向的包括公立醫院的運營機制的作用,在中華民族這場大災難面前幾乎等于零,有時還起負面作用。這就給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今后醫療改革的方向和道路究竟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必須停止扭曲的醫療改革的方向和道路。
人民群眾對于醫療私有化、市場化、產業化多年來意見非常之大,他們曾經把醫療改革與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稱之為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新三座大山。由這類改革導致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嚴重。去年底發生在北京朝陽區殺醫案實際就是醫患矛盾加劇的一個縮影。當時媒體、網絡、微信、微博發表了大量文章,直指目前的中國醫療觀念、體制和市場化的運營機制。這些文章大多和不同程度地指出,毛澤東時代,“醫學看的是人,是有病痛的人,而不是病變。”醫生的價值觀念第一是患者健康至上,第二是預防為主,第三是讓人人能看得起病。醫生所有的價值觀都體現在為病人的服務中。但幾十年的醫療改革中,把原來的醫院的公益事業性質改變為市場經濟體制的以賺錢為主要目的產業性質。由此導致醫患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整個醫療體制只有技術沒有服務,醫院天天想賺錢,醫生也被異化,產生過度醫療現象。醫生技能越來越高超,但醫學的人文沒有了……。與此同時,部分公立醫院被賤賣私有化。本世紀初江蘇宿遷有一個叫作“仇和”的市委書記不是以賣醫院、賣學校而聞名的“改革書記”的典范嗎?他后來還升了官。完全以欺騙國家、欺騙百姓、賺取不義之財為主要目的福建莆田系“民營醫院”在全國遍地開花,據說有6000多家這種性質的醫院。災情最嚴重的武漢市僅民營醫院就有250多家。網絡披露,作為中國改革的標桿和最前沿的深圳市,GDP差不多相當于一個省,但疫情發生一個多月僅派出73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湖北,難道還不令人深思嗎?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深圳醫院大都私有化了。公有制好,還是私有制好?不是一目了然了嗎?
現在,必須正視的一個客觀事實是,中國當今醫療改革仍存在著走向私有化、市場化、產業化的問題。比如有的說什么:醫療“市場潛力巨大”,要把醫療衛生健康“做成我國支柱產業”;有的說什么“拓展社會辦醫空間”,要求“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還有的提出擴大用地供給、推廣政府購買服務、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說白了,不就是繼續把人民的生命健康當作拉動經濟增長和GDP的主要手段、方法嗎?不就是支持和鼓勵醫院私有化、醫療市場化、產業化嗎?這是必須引起警惕的。我認為,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和人民利益至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絕對不能用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務于金錢和資本。
中國當今的醫療改革不是孤立的社會現象,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總結。
第一,必須深入學習毛主席關于醫療衛生事業的一系列有關思想和指示,明確醫療改革的指導思想。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落實到醫療改革實踐中。
第二,必須對毛澤東時代的醫療衛生狀況的真實狀況和改革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如毛澤東時代醫療改革的新生事物六二六醫療隊、農村合作醫療、赤腳醫生等。人民高度評價李蘭娟院士這次抗病毒戰“疫”中的卓越表現和貢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本人就是毛澤東時代的赤腳醫生和工農兵學員。湖北當年被稱之為“中國合作醫療之父”的赤腳醫生覃祥官1976年隨團訪問菲律賓,菲總統要求覃留下幫助菲建立合作醫療制度,覃沒有答應。理由一是沒有社會主義制度,二是沒有毛澤東思想。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之后不久,赤腳醫生之路就斷了根。
第三,必須把醫療從賺錢為主要目的的產業性質轉變為以保證人民生命健康為主要目的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恢復和樹立醫生的價值觀念一是患者健康至上,二是預防為主,三是讓人人能看得起病。同時努力加大對醫療戰線的投資力度和比例。
第四,絕對不能繼續支持、鼓勵和加大所謂社會辦醫力度。醫院只能姓“公”,不能姓“私”。散落在民間的鄉村醫生,各級政府要把他們組織起來,既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也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名分和物質報酬。
第五,進一步加強各地三甲醫院建設的同時,加大各地方一甲、二甲、地方街道、農村鄉鎮衛生院、專科醫院的建設,包括人員培訓和物質設備等。不能讓老百姓看病都涌到各地的三甲醫院了。
第六,在全國各地加強衛生防疫、預防的組織、制度和物質設施。尤其是本次如此嚴重的疫情泛濫給中國的醫療體制帶來了更多更具體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疾病防疫體系建設方面。
第七,必須改革醫療戰線醫務人員的職稱評定方法,不能單純以論文為評定的唯一或主要標準了。特別是要加大對各類各級基層醫務人員的傾斜力度。
第八,加強醫療衛生戰線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時也要把“鞍鋼憲法”中的政治掛帥、“兩參一改三結合”等思想體現在醫療改革實踐中。努力加強醫療戰線各級領導、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世界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