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凝

每到年初,家庭醫生都會例行詢問我:今年什么時候來體檢?他這樣說,可不是為了賺取體檢費——在奧地利,體檢是免費的。這個簡單的問題,與奧地利的醫保體系有著密切的關系。奧地利的醫保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醫保制度之一,全民醫保的覆蓋率高達99%。
早在1956年,奧地利就通過了《一般社會保險法》(ASVG),以立法形式將全民醫保確定為一項“基本權利”。在奧地利生活的人,只要居留期超過6個月,都會被要求購買醫保。
奧地利醫保分為“全民醫保”和“補充商業保險”兩種。其中,全民醫保是強制購買的,保險公司會根據家庭收入水平,確定一個家庭需要繳納的保險費用。商業保險作為補充醫療保險,則是居民自愿購買。
奧地利公立醫保不便宜,一個普通工薪階層,醫保支出的比例約占個人工資收入的7.65%,平均每個人月均繳納320~360歐元。根據社保法規定,這筆錢由雇主和雇員共同分擔,分攤比例分別為3.78%和3.87%。以維也納的平均月薪4000歐元計算,雇主和個人每個月分別要承擔150多歐元的醫保開支。
然而,這筆開銷保障的并不僅是投保人一個,而是以家庭為單位提供保障,沒有工作的配偶和子女,都可以享受醫保。奧地利家庭,擁有兩三個孩子是常態,以四口之家為例,折算下來人均每個月醫保費用僅有三四十歐元。
學生、低收入群體,甚至是失業者,也必須擁有全民醫保。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繳費比例,學生每個月只需要繳納55歐,而低收入群體和失業人員,則可以享受減免醫保費用的待遇。
“全民醫保貴得有道理。”維也納民商法律師戴安娜·馬庫夫跟我說。不久前,馬庫夫80歲的媽媽因為腸梗阻,做了一個手術,在醫院住了一星期,其中有兩天是在重癥監護病房(ICU)度過。住院期間一切開銷都由保險公司跟醫院結算,出院后,她收到了保險公司寄來的賬單——一共需要支付87歐元。這87歐元是住院病人每天向醫院繳納的約12~19歐元的“餐費”,這個是自費項目,不能報銷。
在奧地利,只要你擁有了醫保,基本上所有公立醫療服務都可以享受。走到醫院只要出示醫保卡“e-card”,無論小病大病,無論門診還是住院治療費用,政府和保險公司基本照單全收。“因病致貧”的危機基本沒有。
沒有醫保,對于外國人來說,在奧地利看病可不輕松。一位朋友前段時間突發胃潰瘍,由于沒有購買公立醫保,只能選擇自費。去醫院掛個急診號,做一次胃鏡檢查,就花了600多歐元。留學生群體中廣為傳頌的“不敢叫救護車”的笑話也并非空穴來風,沒有醫保,叫一次救護車的費用同樣高達幾百歐元。
為了防止公立醫療資源被民眾濫用,奧地利建立了醫院分級體系。
一次,我感冒咳嗽接近兩星期未愈,決定去醫院查是否感染了肺炎,于是找到了奧地利最大的綜合醫院——AKH(維也納綜合醫院),這也是整個歐洲最大的醫院之一。這里擁有2000多張床位,4000多名醫護人員,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在這里做過醫生。
然而,AKH 看起來相當冷清,每一層都空曠得讓人找不著北。大堂里沒有掛號處,我要找呼吸科,上上下下爬了好幾次電梯才找到。
等待一個多小時后,我終于見到了一位醫生。描述了我的病情后,他第一句話就問我,“你去你的家庭醫生那里開藥了嗎?”
他隨后解釋,在奧地利,一般只有緊急情況人們才來大醫院,醫院作為稀缺公共資源,首先留給最需要的病人。普通的感冒咳嗽等小毛病,醫院都會建議去找家庭醫生。遇到家庭醫生沒法確診的疑難雜癥,家庭醫生會開轉診單,建議病人去相應的專科醫院就診。只有連專科醫院都解決不了,才會送到綜合性醫院來。“如果一點小病都來醫院,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這樣,真正需要的人可能就沒辦法及時獲得救助。”
奧地利全國有7000多名家庭醫生,也有幾乎整個歐洲最高的人均醫生配置比。經合組織(OECD)2017年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奧地利每千人擁有5.1名醫生,首都維也納則達到每千人7.3名醫生。家庭醫生是最了解病人身體狀況的人,每人每年都要跟自己的家庭醫生打上幾次交道,體檢、打疫苗、開藥等,都需要通過家庭醫生完成,而個人的體檢信息、就診信息,都會儲存在家庭醫生的系統里。
通過對病人身體的長期追蹤,家庭醫生也更能準確預防和判斷可能出現的疾病風險。大部分情況下,去家庭醫生那里無需預約,只要是家庭醫生工作的時間,都可以直接去登門拜訪。

除家庭醫生外,維也納每個區也擁有專科醫院,以我們居住的19區為例,擁有多家專科醫院,比如,心臟科醫院、內科醫院、骨科醫院等。要想進入專科醫院檢查,病人需要通過打電話或者網上預約。
通過家庭醫生、專科醫院層層分流,真正前往綜合性大醫院的病人很少,而每位病人獲得的診治時間也很長——醫生會詳細詢問癥狀。即便是門診,跟醫生聊上半個小時,詳細介紹病史,了解治療方案,也并非難事。通過詳細溝通,醫生和患者之間能建立起互信,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這也是緩和醫患矛盾的重要步驟。
在奧地利,如果擁有醫保,病人基本上不用擔心買不起藥。
奧地利實行“醫藥分開”的制度,從家庭醫生或醫院開了處方后,病人需要自己到藥房拿藥。如果有醫保覆蓋,每張處方,病人只需要支付6歐元處方費,超過6歐元以上的部分都由醫保支付。無論是多貴的“天價藥”,個人只需要支付6歐元。而實際價格在6歐元以下的藥,病人只需要按照原價購買。
當然,并不是所有藥都能被醫保報銷,數據顯示,奧地利藥品有1.5萬種,其中約8000種是處方藥,其余為非處方藥。處方藥只能由醫生或醫院開具,個人不能直接購買。8000種處方藥中只有4200種列入了醫保報銷目錄。
奧地利也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這意味著繳納保險的人減少,消耗醫保的人增加,奧地利醫保開銷也日益增長。除了雇主和個人繳納保費外,奧地利政府每年都要給醫保基金注入巨額補貼。以2016年為例,奧地利2016年的醫保開支占GDP的10.6%,平均每人花費4000歐元。這其中,政府補貼40%,保險公司補貼40%,其余20%則由民眾自己支付。
為了省錢,奧地利采取的策略是預防為主。所有擁有醫保的奧地利居民,每年都有一次免費全身身體檢查的機會。每到年初,我的家庭醫生都會提醒我,跟他約好時間進行全身體檢。
摘編自《vista看天下》202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