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僅“累死”的干部滿腹怨言,連“閑死”的干部也滿腹牢騷。更為麻煩的是,在有些地方,“累死”的干部和“閑死”的干部還相互不信任。“累死”的干部嫌“閑死”的干部工作不積極,占了便宜。而“閑死”的干部覺得領導都是在瞎折騰,是形式主義。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現象,即20%的關鍵少數創造了80%的效益。研究發現,這些年“二八定律”在基層政府中越來越明顯。
“5+2”和“白+黑”
“累死”的干部主要由兩部分人群組成,一是班子成員;二是年輕干部。這幾年,80后年輕干部已經逐漸成長起來,這兩個群體有重合。但無一例外的,都是“5+2”和“白+黑”。
據中部某鄉鎮調研發現,相較而言,班子成員的“累”幾乎是全方位的。
一是近幾年基層治理任務急劇加大,各種事務性的工作極多。按照基層干部的說法,事情總是一件接著一件。往往是一個中心工作還沒做完,上面又布置了另一件中心工作;
二是基層工作已經大大轉型,規范化程度越來越高。幾乎所有領導干部都知道,規范不僅是上級要求,也是自我保護的需要。因此,幾乎每一項工作都得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就怕出岔子;
三是基層的形式主義害死人。2019年是基層減負年,會議、文件等壓縮了一些,但是負擔仍然很重。普遍情況是,鄉鎮主要領導一個星期5個工作日,至少得有4天在開會,有時候周末還得加班。細究起來,這些會還真不能不開。因為,鄉鎮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每一項任務都得在鄉鎮落地。每一個分管縣領導,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抓實。而抓實的不二法門,就是得讓鄉鎮主要領導重視起來。怎么重視呢?當然是開會。
四是心里累。只要擔任了一定的領導職位,就得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工作出了紕漏,問責是逃不了的。比如,2018年,某鎮舉全鎮之力在抓景區建設,當地干部可謂累死累活。但這一年,全縣重點工作是拆除空心房。該鎮因為沒有力量開展這個工作,年終考核的時候,該鎮排名全縣倒數,分管副鎮長還被全縣通報批評了。更麻煩的是,這次通報批評恰逢全縣干部大調整的關鍵節點,這名副鎮長因此沒有機會提拔。這個結果不僅極為打擊鎮領導,全鎮普通干部也甚是不平。
遭遇“天花板”
說實話,“閑死”的干部其實并不閑,他們都在完成分內工作,只是沒有像其他干部一樣累死累活。概言之,其實幾乎每個單位都有一些常規性的工作,這些工作還是要有人去承擔的。只不過,現如今鄉鎮工作的績效其實很難依賴于常規工作來衡量了。
“閑死”的干部主要是那些年齡較大的中老年干部。客觀上,這些干部遭遇了“天花板”,提拔無望,工作動力自然就弱一點兒。
不過,更關鍵的是基層治理生態導致干部沒有積極性。這些干部的工作能力其實是極強的,他們大多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鄉鎮工作最為艱難的時刻,群眾工作能力是極強的。但是,在現有的基層治理過程中,他們的優勢沒有辦法發揮。概言之,當前鄉鎮的主要工作已經不是和群眾打交道,而是完成各色各樣的行政任務。哪怕是需要和群眾打交道,也不再是過去的工作方法。
久而久之,很多有經驗的干部有了“看透了”的感覺,他們對形式主義深惡痛絕,覺得上級政策不接地氣。所以,那些“閑死”的干部,并非天生就沒有工作積極性,他們也受黨的教育多年,年輕時候也是積極工作的。他們現在“閑”下來,某種意義上并非是主動所為。
“累的累死,閑的閑死”并非鐵律
“累的累死,閑的閑死”看似矛盾,其實是一個問題:基層工作不接地氣,無法調動干部的積極性?!袄鬯馈钡母刹靠此品e極,其實并非是內在工作動力的自然呈現,而是上級壓力的結果。這些年,全國上下都不斷強調基層淬煉,基層干部的提拔通道比較順暢,大部分“累死”的干部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問題在于,這種激勵機制其實是不可持續的。從基層干部體系的金字塔結果看,副科級是一個明顯的“天花板”。一旦基層干部換代完成,這些年輕干部也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時,“累的累死,閑的閑死”的現象還是會繼續存在下去。
從基層干部的視角看,“累的累死,閑的閑死”并非鐵律。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基層是相當有活力,基層干部是極有工作熱情的。很多中老年干部在談起八九十年代的鄉鎮工作時,都說其實比現在還累,也出了不少荒唐事。但基層干部普遍有工作積極性,因為鄉鎮有自己的財權和分配權,鄉鎮領導能夠極大影響干部提拔。相較而言,現在的基層工作,理論上鄉鎮可以自主決定年終的績效分配方案。但問題在于,絕大多數地方的績效極其有限,根本就不可能拉開距離。
“累的累死,閑的閑死”現象甚是影響基層治理能力。不僅“累死”的干部滿腹怨言,連“閑死”的干部也滿腹牢騷。更為麻煩的是,在有些地方,“累死”的干部和“閑死”的干部之間還相互不信任?!袄鬯馈钡母刹肯幽切伴e死”的干部工作不積極,占了便宜。而“閑死”的干部也有不少想法,覺得領導都是在瞎折騰,是形式主義。
客觀上,如果基層治理體系不變革,仍然按現在的模式運轉,估計“累的累死,閑的閑死”現象是難以解決的。倒是有少數有工作經驗的鄉鎮領導,因為和那些中老年干部一樣有共同的工作經歷,知道其所思所想。并且,對現在的基層治理體系的癥結也有較為清醒的認識,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形式主義的影響。因此,他們會創設一些機制來調動本應“閑死”的干部的積極性。比如,調研中的一個鄉鎮,黨委書記恢復了過去的“總支”,一個“總支”管若干個村,賦予“總支”充分的權力。在“總支”工作的,幾乎全是群眾工作經驗豐富,又和村干部極其熟悉的中老年干部。這樣,不僅有效調動了這些干部的積極性,還真正把基層工作做扎實了。所以,只有基層工作真正下沉了,真正做扎實了,沒了形式主義,且還增加了基層的治理空間,“累的累死,閑的閑死”的現象才會得到有效解決。
(《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