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近日,博白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走進博白縣客家書香小鎮開展調研視察,嶄新的王力書院、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宮、教學樓讓人目不暇接。新建成的王力中學書香校區已進行招生工作,正式投入使用,王力書院也即將進入布展階段。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博白人和縣政協主席,我為自己以及廣大政協委員多年來為弘揚王力精神,挖掘王力文化做出的點滴努力而倍感欣慰。
王力,字了一。廣西博白縣博白鎮(含原城廂鎮)新仲村岐山坡人。是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被譽“中國近百年來最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1924年考入上海南方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1927年于清華國學研究院畢業,即赴法國留學,攻讀語言學。1932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32年回國后,曾任清華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廣西大學、中山大學、嶺南大學教授,并任中山大學、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50年4月10日和1953年12月17日先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任命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任命為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1954年后任北京大學一級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
紀念王力先生,傳播王力精神,發掘王力文化,是時代所需、人民所需、發展所需。對王力先生的家鄉博白縣來說,更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而這也是歷屆白縣政協持續關心關注的大事。
建言修復開放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三進共十五室,坐北向南,面積共有918平方米,具有南方客家人的建筑風格,由于年久失修,1990年代初基本崩毀。2001年博白縣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上,揭鷹、熊海光等15名政協委員提出的《關于修復王力故居的建議》提案,得到博白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采納。2002年3月,縣政府把王力故居、紀念館的規劃納入整個縣城建設規劃,動工修復王力故居:并于2003年12月按原樣修復竣工,正式對外開放。
修復后的王力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除了保持原故居的風貌,還將文化、學術、藝術、史料、觀賞融為一體。展示的內容豐富翔實,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學,奮發進取,出國深造的敘述:有師承國學大師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和與著名文學家朱白清、聞一多砌磋學問的珍貴史料以及王力先生酸甜苦辣的人生經歷。淋漓盡致地重現了這位大師“生前一代雕龍手,身后三千倚馬才”治學育人的風操,詳細介紹王力先生1000多萬字著作的輝煌學術成就。故居內設有“龍蟲并雕齋”“王學書屋”“翰墨碑林”“王力出生地”“王力著作閱覽室”“王力會客室”“花廳院落”等展廳,再現了一代宗師王力先生的個性、風采、魅力和學術生涯,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
2002年4月,博白縣人民政府公布王力故居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月,玉林市委、市政府把王力故居確定為玉林市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2月,自治區黨委、政府把王力故居確定為自治區級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1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確定王力故居為廣西文化統戰基地:2016年6月28日,廣西壯族白治區社會科學聯合會確定王力故居為博白縣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王力故居接待上級領導2000多人次,社會各界人士3800多人次,青少年學生3萬多人次。其中上級領導有自治區人民政府原主席、現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黃道偉,玉林市委書記黃海昆和市長白松濤等。
推進王力文化產業發展
王力先生是中國乃至世界一張珍貴的文化名片,對于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深度挖掘王力文化內涵的核心并將其外化、傳承,近年來,博白縣政協通過調研、視察、專題協商等形式重點從建設王力書院、王力文化廣場、王力客家文旅小鎮、國學講堂等多種文化項目產業化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得到了博白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關注。
2019年10月23日,博白縣引資60億元對王力故居旅游項目進行開發,打造4A級景區。項目主要規劃以旅游產品為主導、文化產品為特色、教育產品為方向、居住產品為支撐,現該項目正在設計進行中。
此外,通過依托王力名人名居資源,促成客家書香小鎮、王力書院、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等文旅項目落地。其中王力書院(博物館、圖書館)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方形圍屋建筑形式和現代的建筑手法,組合而成具有客家特色的建筑群體。同時,建筑采用深灰的屋頂,“四水歸堂”的布置形式,內設王力先生紀念館、中國語言文化展區、王力文化學術研究交流區、王力文化傳承教育培訓區等四大功能區,并結合“硯”的意向,凸顯客家書香小鎮的書香韻味,彰顯博白歷史文化、經典產業,實現教育、文化、產業、旅游、休閑“五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
全力打響王力教育品牌
王力先生是一位具有世界級聲望的偉大學者。從事中國語言學研究逾半個多世紀,他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匯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出版專著40多種,發表論文200多篇。他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語言學家中是極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始終是與教學聯系在一起的,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語言學專門人才,為中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繼承和光大這份文化遺產,對于當前我們弘揚祖國優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促進社會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都具有積極而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博白縣圍繞打造“教育強縣”目標,堅持“以王力精神育人,走特色辦學之路”的宗旨,確立了“王力精神+現代素質”的育人模式,用先進的辦學理念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名列廣西縣級前茅。博白中學、王力中學是全區6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博白鎮第一幼兒園為全區示范性幼兒園。
傳承弘揚王力文化,打響教育品牌,也是博白縣政協一直以來重點關注并為之努力的課題。各界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博白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1992年5月,教育界政協委員提出的《關于把城廂高中更名為王力中學的建議》提案得到較好落實。1993年10月8日,博白縣政府在城廂高中舉行王力中學命名大會和王力紀念雕塑像揭幕儀式,用以追思王力,激勵后人。
2019年3月,博白縣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赴武鳴、扶綏、馬山等地學習借鑒教育產業務發展的經驗做法,形成《關于加快推進博白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調研報告》,建議博白縣委、縣政府規劃調整教育布局,加快教育項目建設進度,以客家書香小鎮教育園區項目建設為重點,組織實施好縣城區2016-2020年學校建設攻堅工程,確保王力中學書香校區、博白鎮八小等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徹底解決大班額、大通鋪問題。這一建設得到博白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和批示,相關部門加大力度推進。總投資18.59億元,規劃占地100多萬平方米,建設博白縣王力書香校區、博白鎮實驗幼兒園、博白鎮第八小學、博白縣中學書香校區、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五大項目,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個階段的教育。王力中學書香校區和博白縣博白鎮第八小學已于2019年秋季期投入使用。博白縣中學書香校區正在裝修,將在今年秋季期開始招生。
2015年9月,針對政協委員提出《關于挖掘王力事跡,講好王力故事的建議》,博白縣社科聯于2016年啟動《一代宗師語言學家王力》一書的編纂工作。于2019年1月16日,在博白縣王力中學舉行《一代宗師語言學家王力》新書首發儀式,向博白縣教育系統捐贈《一代宗師語言學家王力》 6960本,作為該縣各學校圖書室(館)、閱覽室藏書,供師生查閱、借閱。同時還積極組織開展全縣中小學師生學習“王力精神”征文比賽,傳承和弘揚王力先生崇高品德和偉大精神。
在博白縣政協的強力推動下,近年來,博H縣深入挖掘、培育、發展、創新王力精神資源,將王力故居設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學術研究交流基地和人文旅游景點,做到了以王力的事跡感染人、以王力的品行激勵人、以王力的精神鼓舞人,使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得到弘揚和傳承。早在370多年前,在博白的王氏老祖王履坦就帶頭利用自己的財產和遺產,通過“蒸嘗錢”的形式鼓勵王氏后人多讀書,這項舉措一直延續現在。目前,博白各姓氏都建立有本姓氏的獎學金協會。姓氏獎金學協會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學子升學頒獎大會,鑼鼓喧天,雄獅起舞,鞭炮齊鳴,用游行方式熱烈祝賀學子們升上大學。
中央電視臺制作的電視專題片《金圭塘:崇文重教》,于2016年1月28日在央視“記住鄉愁”欄目播出,在國內外廣泛宣傳博白縣王氏家族傳承客家人崇文重教精神的良好風尚。縣政協常委林鳳瓊創辦“同一藍天·日行一善”協會,發動1000多名愛心人士每天通過微信群發送一元紅包的形式參與公益慈善活動,先后收到善款225萬元,長期資助219名貧困高中生和200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此外,博白縣用王力文化精神涵養社會文明新風,潛移默化地融入百姓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涌現了一批新時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有義務守護國家山林30多年的老共產黨員“中國邊疆十大人物龐祖玉”,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十佳農民”劉入源,有創建了廣西首家農村人民調解員培訓基地的“全國法制宣傳先進個人陳家廣”,有為村民共同致富開創新路子的創業青年馮李明等等,在全社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作者為博白縣政協主席、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