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歐元成為大輸家!”德國《商報》14日報道稱,今年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已下跌約3.5%至1.08左右。自今年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在3月中旬達到頂峰以來,歐元是發達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貨幣,原因是歐盟未能聯合行動抗擊新冠疫情。歐元區今年一季度GDP環比下降3.8%,創下1995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歐洲央行預測,2020年歐元區GDP將下降5%-12%,這給歐元的中長期價值增添了一個問號。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認為,歐元區各國在疫情中各自為政,造成經濟無法復蘇。其他主要貨幣在各自經濟體的財政與貨幣聯合刺激措施推動下反彈,歐元卻失去了動力。3月份,美國、日本等國政府紛紛推出數萬億美元刺激措施。歐元區卻“雷聲大雨點小”。歐洲央行3月份加碼量化寬松,今年購債總規模預計將超過1萬億歐元,同時采取多項流動性措施,刺激銀行向實體部門和居民放貸。歐盟也推出價值超過5000億歐元的援助項目,并希望再新增萬億歐元經濟援助,但目前還沒有結果。
歐元區和歐盟現在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準備推動更多共同抗疫政策。分析師進行的調查預計,歐元兌美元匯率到年底料將反彈至1.12。▲
環球時報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