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翀 謝文哲
50多歲的魏紅權是中國兵器集團武漢重型機床集團公司的研磨鉗工,他有著一雙神奇的“超精密機械手”。
銑刨磨鉆、銼刮鋸斬,都是他的拿手絕活,特別是他的手工研磨功夫,更令人嘆為觀止。
沒有標尺,不用儀器,單憑手上的力道,他就能感知零部件尺寸的細微變化。一根主軸的設計精度要求達到頭發絲的十分之一,而魏紅權手工研磨的精度,卻達到0.001毫米,只有頭發絲直徑的七十分之一,這是數控機床都難以企及的精度。
魏紅權說,現在,機械設備加工仍無法達到精度要求,只有通過手工研磨來保證零件精度。精湛的手藝,得益于他17歲剛入行時的魔鬼訓練:直徑50毫米、厚度30毫米的金屬錠,用銼刀銼成邊長25毫米的等邊六邊形,每天銼8小時,3天才能完成1塊。整整1個月,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最終10塊金屬錠,讓他完全掌握了鉗工工作的力道與手感。
由于長時間與金屬部件、工具、機油打交道,魏紅權的雙手變得傷痕累累。“手粗糙點是小事?!蔽杭t權說,“我師傅選徒弟的時候說我,個子雖然不高,但是四肢發達有力??纯次业氖?,一般人沒有我的手大?!?/p>
然而,正是憑借這雙“超精密機械手”的精細勞動,近年來,魏紅權獨創的研磨技術突破了機械加工瓶頸,創新性地解決了產品零件在精度控制中的難題,解決和攻克多項高、精、尖的生產難題,推動著產品的技術升級和質量提升。每年為企業節約制造成本上百萬元,創造經濟效益上千萬元。魏紅權由此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魏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