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說到創新是什么,有人說創新是無中生有,這個大概念我就反對,我自己的創新概念是,有中生無。
無中生有特別容易讓我們產生一種天才的感覺,它忽略了勤奮和掌握所有的事實,忽略了路徑。如果是無中生有,相當多的人做不到。
有中生無,是一個誕生的路徑。創新是別人做了什么, 已經提供了什么,這個過程中我可以拿出什么。所以一定是有中生無。
創新在我這里的大定義是有中生無。但是,怎么創新?下面有幾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個是文化的角度,我想說,要創新就需要一點閑人,有一點閑錢,有一點閑時間。
我去巴黎,有一個中國高管說,我一直研究法國人一個月的休假,法國人說沒有這一個月的休假,他們不可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國家。為什么?因為這一個月紀律性的休假讓他們停下腳步,仰望星空,和自己聊天,琢磨很多以前不會琢磨的事情。
手機占有了中國人的所有無聊時間。我一直記著一句外國人說的話:“手機拿走了所有人的無聊,也順便把與無聊有關的偉大創造拿走了。”所以我沒有微博和微信,我有相當多的時間研究事和發呆,包括看書。
為什么中國此時獲諾貝爾獎就像抽大獎?現在我們才兩個,一個是莫言,一個是我們的老太太屠呦呦,但是日本每年都有。
理由很簡單。100年前,陳寅恪在美國留學,和他的同學聊天,發出了100年后讓你感慨的預見。他說,中國太重視學習有用的東西了,我們都是為了每個結果去學,于是我們會迅速地上升,但是,一旦你學的東西被淘汰了,你馬上變成了無用的人。老爺子說,將來中國一定會復興,我們會出很多商業大家,但是我們想要在創造方面、學術方面以及價值觀方面有重大貢獻是非常難的,因為我們不做眼前看著無用的事情。
北大的周其仁教授很多年前去美國硅谷受了刺激,他看到硅谷有很多小實驗室在干著八竿子打不著純屬胡鬧的事情,但就是有人不斷給他們投錢,不斷有人在胡鬧,不斷有偉大的創造,美國科技就在這樣看似尊重胡鬧的過程中,不斷誕生特斯拉這樣的企業。
第二個,想要創新,就必須尊重自主。中國人說自主創新,創新是重點,但是我說,重點是自主,不自主如何創新?我們的院士、科學家做一個試驗都要讓處長簽字,創新從何而來?相當多的企業家需要想一下自己,你是自由的,你的員工是不是自主的?
20世紀是硬件的時代,21世紀是軟件的時代,但是現在軟件研發是你進步一點,他進步一點,大家一起研發。美國搞了一個全世界的新材料征集比賽,最后選到了可以產生巨大利潤的新材料。它提供了讓你可以變得更優秀的平臺,最后是一個大三的學生獲獎,這個學生的成績還非常一般。
美國的進步和發展是因為它吸納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才。現在特朗普說不讓外國人進去,避免中國人進去,那是因為互聯網已經打破了吸納人才的國界,美國依然利用高科技和互聯網領域的優勢吸收全世界最棒的創意,而不是人了。
第三點是為漂亮的失敗鼓掌。中國是一個高度重視贏和成功的國度,誰敢失敗?我做了一個中國人說話的研究,中國人說“好”,比“好”差點是“不錯”,不出錯就接近于好。你認為中國人還敢錯嗎?
這樣怎么創新?什么時候我們的文化也為漂亮的失敗鼓掌,為錯誤也點一個贊?因為他努力了。就像我個人認為,最代表人生的體育運動是跳高,得了冠軍之后,依然要再升高一厘米挑戰自己,最后失敗了,全場鼓掌。他以最后的一次失敗來詮釋自己的成功。
最后一點是知識產權的保護。過去我們一個知識產權有20年、30年的跨度,現在在技術快速更迭過程中,一個知識產權可能只有5年的生命周期,就靠這5年掙錢,你不保護,它就死了。沒有知識產權保護,人民不會獲益。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