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娥
(大慶市第四醫院腎內科,黑龍江 大慶)
慢性腎臟病是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腎臟疾病,常見的致病原因有腎小球腎炎、腎小管損傷、腎血管病變等,在腎內科患者中,慢性腎臟病十分常見[1-3]。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腔異味等,對患者腎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可發展為尿毒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升慢性腎臟病患者臨床療效的關鍵,而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則能夠對臨床療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4]。慢性腎臟病患者受到病情的影響,常會出現營養狀況不佳甚至嚴重營養不良的情況,而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也是醫護人員比較關注的問題。本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研究,分析探討了對此類患者實施營養指導的方法以及效果。
本研究入選的患者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院腎內科接受治療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共入選80 例,均符合慢性腎臟病診斷標準。分組如下:(1)研究組共有患者40 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數為28 例,女性患者共有12 例,年齡25-90 歲,均值為(50.3±4.5)歲;疾病類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占比為47.5%(19/40),腎病綜合征患者占比為32.5%(13/40),腎功能不全患者占比為20.0%(8/40)。(2)對照組共有患者40 例,男女患者人數之比為26 ∶14,年齡最大為90 歲,最小為25 歲,均值為(49.8±4.3)歲;疾病類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占比為50.0%(20/40),腎病綜合征患者占比為32.5%(13/40),腎功能不全患者占比為17.5%(7/40)。兩組患者均對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存在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精神障礙、意識障礙的患者排除。組間資料均衡可比。
兩組患者根據疾病情況接受常規性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腎內科常規性護理,如進行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指導患者加強休息,戒除煙酒,適當運動,低蛋白飲食,幫助行動不便的患者翻身按摩,防止壓瘡,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等[5]。研究組在接受以上各項護理措施的同時,還加強營養指導,方法如下:(1)制定計劃:對患者開展營養指導之前,護理人員應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營養指導內容、實施步驟等進行制定,向患者進行營養指導目的以及重要性的介紹,提升患者依從度。定期對患者進行營養狀況監測,分階段開展營養指導[6]。(2)實施干預:每周選擇2d 固定時間進行一對一營養指導,每次30min。營養指導之前先告知患者進行營養指導有利于控制病情,促進健康。之后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并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血壓水平、血糖水平等,制定科學合理的膳食計劃,督促患者嚴格執行。在患者病情好轉出院之后,可以繼續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患者聯系,進行隨訪,了解患者飲食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回答患者的疑問,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并督促患者根據身體狀況合理鍛煉[7]。(3)營養攝入:指導慢性腎臟病患者堅持低蛋白飲食,減少蛋白尿情況的出現,讓患者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盡量控制在0.6g/kg,教會患者計算蛋白質攝入量的方法。指導患者適當補充維生素、氨基酸。若患者存在血脂異常情況,遵醫囑給予降脂藥,若患者有低血鈣情況,讓其合理補充鈣劑,若患者有腎性骨病,則應當讓患者嚴格控制磷的攝入[8]。
(1)統計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自我管理情況,評價指標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鍛煉、遵醫行為,各項滿分均為20 分,分數越高,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2)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評價指標包括身體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 軟件,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s),檢驗方式為t 檢驗,P<0.05 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自我管理評價指標水平均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各項指標均更優(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對比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對比
組別 飲食控制 規律鍛煉 遵醫行為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10.5±0.8 17.6±1.2 11.3±1.1 17.3±1.4 11.4±1.3 18.3±1.1對照組 10.7±1.0 15.1±1.1 10.9±1.2 15.0±0.8 11.2±1.2 16.2±1.2
護理前兩組健康狀況指標差異均很小,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各項指標水平均比對照組更優,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健康狀況對比

表2 兩組護理前后健康狀況對比
組別 BMI(kg/m2) Alb(g/L) PA(mg/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20.9±3.7 24.9±5.3 33.1±5.1 36.3±6.2 180.2±45.7 215.4±59.6對照組 21.0±3.9 22.8±4.4 32.9±4.8 34.8±5.8 179.3±48.9 191.3±53.2
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較高,且初期癥狀缺乏典型性,容易被忽視,而隨著病程延長,病情加重,會對患者健康安全構成更大威脅。慢性腎臟病患者營養狀況會逐漸下降,需要積極進行控制,使其營養狀況改善,這對于控制病情十分有利。本研究通過對此類患者加強營養指導,使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這說明營養指導在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應用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