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燕霞
(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分院蒙中醫院兒科,內蒙古 烏蘭察布)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我國醫療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同時人們的醫療需求也越來越多,并且對醫療質量以及護理服務都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1]。尤其是對于兒科患兒,家庭重視程度非常高,因此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更加苛刻,稍不注意便會導致糾紛事件的發生,從而導致醫患關系、護患關系緊張。兒科危重癥患兒病情嚴重,需要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以及監護,而受到病情的影響,加之面對陌生環境以及陌生的醫護人員,患兒會存在較多的不良情緒,如焦慮、恐懼等,使得治療配合程度差,使治療的順利開展以及良好治療效果的取得都受到不良影響[2]。為此,十分有必要加強對兒科危重癥患兒的心理護理。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70 例兒科危重癥患兒為例,通過對照研究的形式,觀察分析了心理護理對此類患者心理行為反應的影響。
從本院兒科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患兒中選擇危重癥患兒共計70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將入選患兒分成如下兩組:(1)研究組共有患兒35 例,其中男患兒共有18 例,女患兒共有17 例,年齡最大的患兒為10歲,年齡最小的患兒為2 歲,平均年齡為(5.42±1.13)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疾病患兒共有10 例,泌尿系統疾病患兒共有7 例,心血管系統疾病患兒共有5 例,血液系統疾病患兒共有3 例,消化系統疾病患兒共有6 例,神經系統疾病患兒共有4 例。(2)對照組共有患兒35 例,其中男患兒共有19 例,女患兒共有16 例,年齡最大的患兒為11 歲,年齡最小的患兒為2 歲,平均年齡為(5.38±1.24)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疾病11 例,泌尿系統疾病6 例,心血管系統疾病5 例,血液系統疾病4 例,消化系統疾病6 例,神經系統疾病3 例。兩組患兒的各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符合進行對照研究的標準。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患兒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兒按照兒科危重癥患兒的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各項護理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且動作輕柔,防止加重患兒痛苦。加強對患兒的病情觀察,給予用藥護理、皮膚護理、營養護理等。在以上基礎上對研究組患兒加強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由于兒科患兒年齡均較小,且入選的患兒病情嚴重,痛苦不適感強烈,使得患兒容易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恐懼等多種不良情緒[3]。護理中,對于年齡較小或是昏迷狀態患兒,可以輕握患兒的小手、撫摸患兒、擁抱患兒等,讓患兒得到情緒安撫。若患兒意識清醒,并具有理解能力、溝通能力,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語言安撫,通過適宜的動作、肢體接觸等,給患兒鼓勵、安慰,讓患兒的治療信心得以增強,更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4]。并且可以給患兒講故事,和患兒做一些簡單的小游戲,給患兒聽音樂等,增進與患兒的情感,讓他們對護理人員更加依賴,更加信任。(2)給患兒營造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減少患兒對陌生環境的恐懼[5]。病房每天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同時做好房間物品、門窗、地面、空氣的消毒工作[6]。對病房環境適當布置,可以在墻壁張貼一些卡通人物,看起來更加活潑,使患兒感到更加親切。(3)做好患兒家屬的心理安撫,對患兒的病情、治療情況、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治療費用等履行告知義務,并結合實際情況安排患兒家屬探視,使患兒家屬能夠有更多的了解,對醫護人員更加信任,更好地支持醫護人員的工作[7]。
(1)對比兩組患兒的心理行為反應,包括分離性焦慮反應(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進行評價)、控制感喪失反應(使用直覺心理壓力量表進行評價)、疼痛反應(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價)。(2)對比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情況,評價指標包括護理操作技能、護理安全、護理滿意度,均采用百分制評分法。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 軟件,其中(±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方式為t 檢驗,(%)表示計數資料,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 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的不良心理行為反應總發生率為11.4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2.86%,兩組差異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不良心理行為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的護理質量以及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比對照組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 護理操作技能 護理安全 護理滿意度研究組 35 93.8±2.5 93.9±3.1 94.6±3.4對照組 35 79.6±3.5 80.2±2.7 78.4±3.3
兒科危重癥患兒受到病情的影響,加之年齡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導致患兒的身心痛苦均較大。患兒面對陌生環境以及醫護人員、各種治療儀器,會使其焦慮、恐懼感增加。且病痛折磨會使患兒行為發生退化,如拒食、尿床、對護理人員過度依賴,哭鬧不止等,通過以上多種方式來逃避壓力[8]。而通過給予此類患兒良好的心理護理措施,通過肢體接觸、動作、語言安撫等,對患兒進行安慰鼓勵,可以使其不良心理行為反應明顯減少。而通過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使他們能夠放松情緒,對醫護人員更加信任,提升護理滿意度,對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更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