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榮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民醫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偏頭痛在臨床多表現出眩暈、惡心、嘔吐、心悸、出汗等癥狀,且通常具有病情反復發作,且發病時間較長等特點,給患者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造成較大影響[1]。臨床通常采用的西藥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其缺點是病情極易復發,且患者若長期服用西藥治療,對其身體造成較大損害[2]。而中醫學認為,偏頭痛屬于“頭風”癥范疇,給予患者行針灸治療,即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本文通過評估針灸治療偏頭痛患者的臨床有效性,分析其對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及應用價值。
擇取的臨床研究對象124 例為本院2018 年1 月至 2019年12 月收治的需進行治療的偏頭痛患者,將所選124 例患者以每組62 例均分兩組,即西醫治療組與聯合治療組。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情況, 見下表1 示,對比結果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情況
擇取的臨床研究對象124 例為本院2018 年1 月至 2019年12 月收治的需進行治療的偏頭痛患者,將所選124 例患者以每組62 例均分兩組,即西醫治療組與聯合治療組。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 個月。
西醫治療組治療方法[3]:①患者每天3 次口服5 粒丹參滴丸;②睡前口服5mg 西比靈。
聯合治療組治療方法:一是中醫針灸治療法[4]。①針灸刺激,選取百會穴、頭維穴、太陽穴、正營、合谷穴、率谷穴、中渚穴、俠溪穴、太沖穴等穴位;②得氣后留針20min;③治療每天1 次。二是輔以口服頭痛寧膠囊進行治療,4 粒/次,3 次/d[5]。
(1)觀察評估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主要指標有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判定標準:通過焦慮評分表及抑郁評分表評定患者心理狀況。
(2)觀察評估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主要指標有治愈、顯效、有效、無效。療效判定[6]:治愈是指患者經治療1 個月后,其病情得以穩定,且各癥狀均消失。顯效是指患者經治療1 個月后,其病情好轉明顯,且頭痛癥狀減輕明顯。有效是指患者經治療1 個月后,其頭痛癥狀雖出現一些好轉,且頭痛強度減輕1 級。無效是指患者經治療1 個月后,其病情未出現任何好轉,甚至有所加重。
(3)觀察評估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所有觀察評估指標均以統計軟件SPSS17.0 進行數據輸入及分析處理,經t 與χ2檢驗,組間對比結果P<0.05 時,表示指標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見下表2 示,經治療1 個月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均有改善,較之于西醫治療組患者,聯合治療組患者改善情況明顯更優,且經t 檢驗,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示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指標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
組別 例數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西醫治療組 62 48.53±6.39 45.90±5.96聯合治療組 62 30.23±4.51 27.25±4.63 t-20.043 21.197 P-0.000 0.000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見下表3 示,經治療1 個月后,較之于西醫治療組患者,聯合治療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且經χ2檢驗,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示治療總有效率指標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見下表4 示,西醫治療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而聯合治療組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情況,且經χ2檢驗,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示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表4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從以上分析可知,偏頭痛為臨床較為常見的頭痛癥,其病情具有反復發作、發病率高,且遷延不愈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該病與患者遺傳史、外界環境因素、不健康飲食習慣、不良情緒及內分泌失調等因素有關[7]。患者發病時,多表現出易怒、焦慮、抑郁以及昏昏欲睡等癥狀。臨床通常多以西藥治療為主,該治療方法雖能獲得較好療效,但病情易反復,且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而中醫辨證認為[8],偏頭痛發病多與肝、脾、腎三臟相關,屬于“頭風”范疇,給予該病癥治療以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為主,而行針灸治療中穴位即可獲得調節周身陽氣,實現陰陽平衡之功效。
本次觀察分析結果顯示,接受中醫針灸治療后1 個月,患者腦血管痙攣得以緩解,疼痛癥狀明顯改善。結果提示,較之于采用西醫方法治療,中醫療效更為顯著[9]。
綜上所述,應用針灸治療患者偏頭痛,通過評估臨床有效性,結果表明,獲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該治療方法對于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緒,促進生活質量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且安全性較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