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玉,周仕香
(沂源縣第二人民醫院,山東 沂源)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的大部分醫院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用藥不合理情況,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會直接影響醫院的用藥合理率,給患者造成不利影響,所以,為了提升用藥的合理性與安全性,要積極實施有效的干預對策[1]。本研究旨在探討藥劑科在臨床合理用藥中的作用,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研究對象均出自本單位,時間是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選取的在本院藥房取藥的患者共計200 例,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全部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后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100 例與對照組100 例。
在觀察組10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60 例,女性患者有40 例,患者的年齡為22-58 歲。
在對照組10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0 例,女性患者有50 例,患者的年齡為24-59 歲。
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具有較高的相似性。
對照組:沒有實施相關干預措施,只是按照常規的工作流程進行。
觀察組:實施藥劑科合理用藥干預,主要內容如下。
1.2.1 依據
主要根據醫師處方、藥品說明書、《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處方管理辦法》、《新編藥物學》等對患者用藥合理性進行分析與評估。
1.2.2 制定重點監控藥品目錄
依據《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合理用藥管理的指導意見》中的相關規定與要求,并與本單位實際情況進行結合,明確本院的藥品銷售金額排序,點評排名前50 名藥物使用不合理情況,并將其納入重點監控目錄,按季度進行合理調整[2]。
1.2.3 合理用藥“駕照式”管理
構建三位一體的管控系統,應用全閉環式的方法進行管理,對臨床醫師用藥情況采取計分量化管理[3],在1 年內累計扣分超過或者等于12 分的,則取消其處方權,停崗學習,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再次獲得處方權。
1.2.4 藥師審核
依據管控系統中各醫師的用藥情況,并與患者病歷相結合進行點評,對糖皮質激素、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等進行點評,將不合理處方反饋到科室中,無疑義的提交醫院質量控制部門按相關標準進行處罰,對有疑義的由科室提出申訴,經藥學部查證后處理[4]。
1.2.5 藥師參與合理用藥管控
對重點監控藥物采取信息化藥物服務,實施合理的用藥巡講,建立微信公眾平臺。
將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并錄入到表格中,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若P<0.05 則表示結果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用藥不合理情況比較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的用藥強度與費用比較
臨床藥師全程參與藥事管理過程,在制度改革、臨床藥學服務改革等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臨床醫師與患者對藥師的工作沒有正確、全面的認識,臨床診斷行為不正確,存在增加診斷、修改診斷、偽造診斷等行為,監管力度較低等[5],上述問題的存在,對臨床合理、安全用藥會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要積極面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以提高臨床用藥合理性。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本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提高藥事管理水平,積極探索與創新管理方法,研究結果顯示,在藥劑科進行合理用藥的干預后,用法用量不合理、藥物遴選不適宜、聯合用藥不適宜等不合理情況發生率顯著降低,藥劑科實施合理用藥干預措施后,顯著提升了用藥合理率,降低用藥強度及醫藥費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性,同時使患者的用藥經濟負擔大大減輕了[6-8]。藥劑科通過推進用藥制度創新,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對臨床合理用藥管理、抗菌藥物管理等藥物管理制度實施計分制,為工作提供了準確的數據,進一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臨床藥師應參與藥物信息化軟件系統建設,通過先進的管理模式,能夠做到實時監管與反饋,及時規范患者的用藥行為。參與臨床路徑管理過程,加強對不合理醫囑的審核監督,并積極參與到審方、查房、會診工作中[9],點評處方,對臨床醫師不合理用藥情況實施計分制,并給予相應懲罰,及時進行培訓、考核,從根本上制止不合理用藥情況的出現。要多與信息科進行溝通,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對處方權限采取分級管理,實施信息化方法對抗菌藥物使用強度進行實時統計、分析、評估[10]。
總之,藥劑科在合理用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合理用藥措施的實施,能顯著降低各種用藥不合理情況,降低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