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麗麗
(唐山市灤南縣扒齒港鎮中心衛生院,河北 唐山)
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1]。為進一步探究糖尿病慢性病的防治措施,本文就給予糖尿病患者以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后,對其慢性病防治的影響及應用意義進行觀察探究。
擇取臨床研究對象48 例為本院2017 年12 月至2019年12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將其以每組24 例隨機均分為基礎護治組和觀察護治組。對比分析如下表1,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對比
給予基礎護治組患者治療的同時施以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給予觀察護治組患者治療的同時施以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護理模式。
常規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1],即:一是給予患者口服雙胍類降糖藥物治療,以此增加葡萄糖的無氧酵解,從而使得患者外周組織的葡萄糖作用增加,促進患者胃腸道對葡萄糖吸收能力降低,最終實現控制血糖的目的。 二是針對不同患者的病情,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使用胰島素增敏劑,以此促進糖代謝改善,增強胰島素的作用。三是視情況給予患者單獨使用胰島素,或者聯合雙胍類和磺脲類使用。
基礎護治組給予患者治療的同時施以常規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護治組給予患者治療的同時施以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護理模式。一是制定健康教育計劃[2]。以患者病情及文化程度為依據,分別量身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導方案,以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度,從而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二是給予患者健康教育用藥指導[3]。由于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甚至終身服藥來控制其血糖。因此,對于長期服藥的治療意義、作用及用藥方法,一定要向患者講清楚,以引起患者對長期服藥對控制糖尿病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服藥依從性。三是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導[4]。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糖尿病的一些基礎醫學常識,促進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四是給予患者健康教育的運動指導[5]。有效的控制血糖離不開適當的運動,因此,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散步、慢跑等適宜的運動,以增強體質。五是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指導[6]。 護理人員需針對患者長期服用藥物期間所出現的不良心理情緒,進行疏導干預,通過溝通與交流,鼓勵與支持,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自信心。六是給予患者健康教育的飲食指導[7]。指導患者以低糖、低膽固醇及高鈣和高膳食纖維飲食為主,嚴格控制每天糖的攝入量。
(1)觀察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血糖指標情況。主要指標有:糖化血紅蛋白、血糖、空腹血糖。
(2)觀察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主要指標有: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本次觀察評估與控制血糖各相關指標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6.0 進行分析處理,當對比結果為P<0.05 時,代表存在統計學差異。
如下表2 提示,治療前,兩組患者各血糖指標情況對比,無統計學差異,即P>0.05;治療后,組間對比結果為P<0.05,代表各血糖指標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
如下表3 提示,治療后,組間對比結果為P<0.05,代表護理效果滿意度指標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
糖尿病是由于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缺乏及作用缺失所致血糖升高,該病癥在臨床上屬于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治療需長期服藥,甚至于終生服藥治療,因此,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不高。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血糖指標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血糖指標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 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mmol/L) 空腹血糖(mmol/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基礎護治組觀察護治組P 24 24-7.53±0.83 7.29±0.59>0.05 7.17±0.48 5.19±0.60<0.05 16.46±1.48 16.54±2.60>0.05 12.44±2.49 9.53±2.11<0.05 10.51±0.86 11.21±1.89>0.05 8.62±2.07 7.29±0.59<0.05

表3 兩組患者對護治效果的滿意度對比[n(%)]
本次分析觀察中,給予患者施以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結果表明,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干預,對其血糖控制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患者以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后,獲得良好的臨床護治效果,較之于單一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更利于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患者臨床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各指標恢復正常,該護治模式得到患者充分肯定,應用療效確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