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晶
(貴州省六盤水盤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貴州 盤州)
落枕為臨床常見病癥之一,是由于睡眠姿勢不當或頸部的軟組織拉傷引發,該病癥好發于青壯年人群,且多發于冬春季[1]。其臨床表現為入睡前并無任何癥狀,但早晨起來后卻出現項背部明顯酸痛,且頸部活動受限,并伴有劇烈疼痛感等癥狀。該病癥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影響。中醫學認為,落枕為寒濕阻滯,臨床多采用針灸療法進行治療[2]。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本文觀察分析給予落枕患者應用針灸療法,并施以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臨床治療的影響及應用價值。
擇取的43 例臨床治療患者為本院2018 年10 月至2019年10 月診治的落枕患者。納入標準:患者頸部均活動受限,面容痛苦,頸肩部伴有一定酸痛感;未見嚴重神經功能異常等病癥;患者此前均未見其他嚴重頸椎病?;颊咭话阗Y料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
1.2.1 治療方法
一是針療前準備[3]:①取患者直立坐位,醫護人員指導其肢體放松,且端坐于治療椅上;②取2%濃度碘伏棉簽為患者患側手、掌骨二、三間隙近端凹陷處進行常規消毒。二是治療步驟[4]:①取1.5 寸毫針直刺患側手、掌骨二、三間隙近端凹陷處,進針0.3-0.5cm;②當患者手部局部出現酸、麻、脹痛感后,再以提插法針刺穴位,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前屈、后伸、左右側屈以及左右旋轉,以此促進頸部血液循環。③在頸部運動過程中,盡可能將頭部向上拉伸,直至患部酸痛、僵硬等癥狀完全消失,患者頸部活動自如,方可常規拔針。
1.2.2 護理干預
針灸治療的同時及治療后,需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科學康復護理干預,以預防落枕再次發生,促進患者頸部功能盡快恢復。一是預防針灸治療后的感染發生[5]。醫護理人員需在針灸治療后,①再次對患側局部以2% 濃度碘伏棉簽進行消毒處理;②輕柔按摩針刺點局部位置,以緩解患者肌肉疼痛感,促進血液循環;③嚴密觀察患側針刺點是否出現疼痛及紅腫等異常現象;④密切監測患者體溫變化,當異常情況出現,需及時處理。二是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頸部運動[6]。①取患者自然站立狀態,且雙腳與肩同寬,做好運動準備;②患者直視前方,緩慢提起肩部的同時,盡量下縮頸部,后將頸部自然向前伸出,再慢慢將頭頸恢復至正常狀態,最后緩慢將雙肩下沉放松;③再將頭部向兩側緩緩偏移,使耳部與肩部盡可能貼合,以此方法向左右循環訓練。該訓練方法,不僅利于強化對患者頸部肌肉群的訓練,促進頸部血液循環加速,更利于使頸部肌群緊張度降低,由此緩解頸部局部肌肉痙攣,促進頸部功能康復速度加快。三是給予患者生活護理干預[7]。①指導患者正確的睡眠姿勢,患者需以仰臥位為主,側臥體位可適量,以此緩解腰背部疲乏,降低腰背部受壓程度。②要求患者使用的枕頭,需更加符合人體頸部曲線;③患者取仰臥位時,枕頭邊緣呈弧形,可幫助患者頸部保持正常生理弧度。四是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導[8]。①積極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需囑患者忌用冷水沖浴,注意頸部保暖防護,不可冷風直吹,避免因受外界刺激而再次誘發落枕病癥復發。②提升患者自我防護及保健意識,通過口頭告知、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等方式,告知患者落枕發病的因素、致病原理、針灸治療目的以及預防措施和頸椎保健方法等相關知識,避免落枕復發。
(1)觀察分析所選患者針灸療法治療及有針對性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治療效果。主要指標有: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是指患者經治療及護理干預后,其患側頸部酸痛及僵硬等癥狀基本消失,且頸部活動自如,患者的生活及工作未再受其任何影響;有效是指患者經治療及護理干預后,其患側頸部酸痛及僵硬等癥狀明顯緩解,但頸部大幅度活動時酸痛感依然存在,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受其影響不大;無效指患者經治療及護理干預后,任何臨床癥狀均未見明顯改善,且由于頸部活動嚴重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10]。
(2)觀察分析所選患者針灸療法治療及有針對性護理干預后的并發癥情況。
本次所涉及數據均經統計學軟件SPSS16.0 進行整理分析處理。
從表2 可見,治療及護理干預后,所選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得以改善,且總有效率達100.00%,可見,針灸療法對治療落枕患者療效良好。

表2 患者針灸療法治療及有針對性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治療效果[n(%)]
經對觀察分析,治療及護理干預后結果表明,所選患者針刺處局部均未見出現疼痛、感染等并發癥情況,治療效果良好。
以上觀察分析可知,落枕為骨科常見病癥,多發病于青壯年人群,其癥狀多表現為頸部活動受限,頸部疼痛、僵硬等癥狀。中醫理論認為,落枕屬寒濕阻滯,分析其病因主要有[11]:一是肌肉扭傷所致,主要是由于睡眠時,枕頭過低、過高或過硬等不合適,導致患者頭頸長時間處于異常受壓狀態,即過伸或過屈狀態,或者是由于夜間睡眠習慣不好,導致頭頸長時間處于過度偏轉的位置,致頸部關節扭挫,這些均可引起使患者一側肌肉緊張,時間較長即可使頸椎小關節扭錯,發生靜力性損傷,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局部疼痛不適,嚴重時發生動作明顯受限。二是感受風寒所致?;颊呤⑾臅r貪涼,致睡眠時受寒,寒氣入侵,致筋絡痹阻,使得頸背部氣血凝滯,最終出現僵硬疼痛,頸部活動不利,影響工作生活。若患者落枕癥狀多次、高頻率的發生,則頸椎病發生的風險將大大提高,因此,對于落枕的防治不可忽視,該病癥的有效治療及預防對于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本次觀察分析中,對于落枕患者均采取了針刺治療及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干預,從臨床治療效果看,所選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得以改善,總有效率達100.00%;且所選患者針刺處局部均未見出現疼痛、感染等并發癥情況,治療效果良好。結果提示,針刺治療方法操作簡便、安全,且見效快,如落枕在幾小時之內者,行1min 左右針刺治療即可緩解癥狀;落枕超過24h 者,行3-5min 針刺治療即可見效,極大地降低患者疼痛。同時,針刺治療聯合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干預,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了患者頸部功能康復的速度[12]。
綜上所述,給予落枕患者應用針灸療法治療,并施以針對性護理干預,可獲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對于減輕患者疼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臨床癥狀快速改善具有積極作用。該治療護理方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且費用較低,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