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其格
(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蒙醫醫院蒙醫科,內蒙古 開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疾病,目前FD 的病因還沒有完全明確,上腹疼痛、飽脹、噯氣、燒心等為其常見癥狀,若疾病持續發作不僅會引發營養不良表現,也會降低患者機體免疫力,對其生存質量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1]。目前,在臨床中FD 主要采用西醫療法進行對癥治療,如多潘立酮等藥物,可有效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但單純的西醫治療效果不甚滿意,且停藥后易復發。到目前為止,對于該病的病因以及發病機制還沒有明確的結論,爭議比較大。在蒙醫學中,FD 屬于“胃衰”的范疇,主要是由于巴達干、赫依等互結寒盛,呆滯胃火傷敗,終致飲食不化所致[2]。對于胃衰病而言,在蒙醫臨床工作中將它分為巴達干盛型、赫依偏盛型2 種分型。蒙醫藥在治療FD 方面有其獨特的理論和經驗,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治療,個性化用藥,能夠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FD 患者為例,分組進行比較分析,探討蒙醫藥辨證施治的效果。
選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9 月就診于本院的消化不良患者98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實施分組,將全部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49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 例,女25 例;年齡為29-57 歲,平均年齡為(41.52±6.15) 歲;病程0.5-3 年,平均病程為(1.71±0.47)年。觀察組患兒中男27 例,女22 例;年齡為28-59 歲,平均年齡為(41.66±5.93) 歲;病程為0.6-3.2 年,平均病程為(1.48±0.45)年。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中FD 的診斷標準[3]。每周至少有1 次消化不良癥狀出現,且持續時間超過2 個月,同時符合以下幾個條件:(1)反復、持續的有上腹部痛或不適感出現,如噯氣、餐后飽脹不適感、早飽感、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感;(2)癥狀發作和緩解與是否排便不發生關系;(3)實驗室、B 超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或炎癥、內分泌紊亂導致的消化不良癥狀的證據;(4)通過胃鏡、病理活檢或13C呼氣試驗診斷為非幽門螺桿菌感染。
1.2.2 蒙醫辨證標準
參照《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2]巴達干盛型者:胃脘痞滿或疼痛、四肢厥冷、顏面蒼白、納呆、噯氣、下利清谷、脈弦或細數或沉遲、舌質淡或紅、尿清。赫依盛型者:胃脘脹痛或腹脹,時痛時緩,有時疼痛如絞,干嘔,心煩,脈虛芤,舌紅,尿清澈。
1.3.1 對照組
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口服,每次10mg,每日3 次,于飯前服用。部分疼痛、燒灼感明顯者加服奧美拉唑20mg 口服,早晚各1 次。
1.3.2 觀察組
巴達干盛者,早飯后毛勒日-達布斯-4 湯3g,午飯后健胃十味丸15 粒加服六味安消散3g,晚飯后阿那日-4 味湯3g;赫依盛型者,早飯后六味木香散3g,午飯后五味清濁丸15 粒,晚飯后優日勒-13 味丸15 粒,均溫開水送服。1 個療程為2 周,在進行2 個療程的治療后對效果進行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合理飲食,不食辛辣刺激、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忌煙酒。
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量化評分標準評估患者的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和噯氣情況,根據癥狀的輕重可劃分為無、輕度、中度和重度,分別計為0 分、1 分、2 分和3 分,且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
患者無任何臨床癥狀、體征,蒙醫證候積分和治療前相比下降范圍超過95%為治愈;患者在臨床癥狀、體征上改善較為明顯,和治療前相比,蒙醫證候積分下降范圍為60%-95%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蒙醫證候積分下降范圍在30%-60%之間為有效;和治療前相比,患者癥狀、體征無變化,蒙醫證候積分下降不足30%為無效。
觀察組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和噯氣的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組別 例數 腹痛 腹脹 食欲不振 噯氣對照組 49 3.7±0.6 4.1±1.0 3.4±0.2 6.1±0.4觀察組 49 2.0±0.3 2.3±0.2 1.7±0.2 3.4±0.7 t 5.632 6.119 3.906 6.422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92%,高于對照組的75.51%,P<0.05,對比結果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FD 在臨床有較高的發病率,目前本病的發病機制仍未明確,多數研究認為,與胃腸動力異常、胃酸增多、幽門螺桿菌感染、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有關。目前,西醫將胃動力藥物作為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多潘立酮是常用藥物,能夠使食道下部括約肌張力增加,避免胃-食道反流情況發生,使胃蠕動加快,促進胃排空,但是不能治本,在風險因素的誘發下,療效欠佳[4,5]。應用蒙醫藥能夠通過多靶點來調節機體,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開展辨證治療,既能治標又能治本,有利于治療效果的顯著提升,并且使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大大減少。蒙藥方劑分析五味清濁丸可解火溫胃,健脾補虛,祛濕化滯,促脈道溫通,使精華暢行;六味安消散有強效導滯消食之功效,能夠對腸胃進行調和,潤通腸路;輔以木香等,能夠起到止痛平血的功效;毛勒日-達布斯-4 湯可健脾、消食、扶胃火,降脾燥;六味木香散用于巴達干、寶日引起的呃逆、嘔吐、胃痙攣等;優日勒-13 用于胃腸痞癥、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聯合使用以上諸藥,開展辨證治療,能夠使上腹不適、飽脹、反酸等癥狀得到有效改善[6]。觀察組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和噯氣的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92%,高于對照組的75.51%,組間對比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FD 患者應用蒙醫藥辨證治療具有積極的作用,根據患者不同的疾病證型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更加具有針對性,對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以及身心的整體調節都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良好預后效果的取得,是安全可靠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