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與西醫不同,中醫重點強調多種角度下的綜合護理,而不僅僅關注治療手段,一切都是以患者作為護理主體,這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體現的尤為明顯。由于兒童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這就給后續的治療帶來了一定困難,無論是實際的治療過程還是日常管理對于兒科醫生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1]。而在兒科護理的過程中應用中醫特色人文護理模式能夠明確患兒為護理主體這點,從而依據患兒的疾病特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從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選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140 例患兒,采取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70,常規護理)與觀察組(n=70,中醫特色人文護理)。其中觀察組中男性患兒46 例,女性患兒24 例,平均年齡(3.27±1.26)歲;對照組中男性患兒37 例,女性患兒33 例,平均年齡(4.33±2.25)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數據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第一是應對患兒抱有足夠的熱情與耐心,根據患兒所患疾病的不同安排不同的病房,這是預防某些患兒患有傳染病傳染給其他患兒的有效方式,并向患兒與其家長進行健康宣教;第二是應測量患兒的生命體征數據,例如體溫、呼吸頻率以及心臟跳動頻率等。對于已經有發熱跡象的患兒更要每隔4h 左右測1 次生命體征,記錄好患兒的排泄次數;第三是要保證患兒所居住的環境應該具有干凈整潔的特點,并要調整合適患兒休息的溫度,定期通風防止病毒堆積影響患兒的病情[2];第四是要保證患兒自身的衛生清潔,需要經常更換內衣內褲、被褥等,日常用品也要嚴格執行定期消毒制度;第五是應按照醫生的囑托安排三餐,包括進食時間與食物類型等都要在醫生的建議下統一安排;第六是定期對患兒所在的病房進行巡查,一旦出現突發事件應積極配合醫生搶救并做好對應的護理記錄,方便醫生根據護理記錄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第七是保證在住院期間患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一些癥狀較強或是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癥狀有所好轉的患兒可以進行適當的活動,但要在家長或是護理人員的陪同下進行[3];第八是要向患兒與其家長就病癥的注意事項以及后續的治療方案進行溝通,包括三餐類型、病情控制方法以及預防疾病再次復發的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添中醫特色人文護理模式。第一是情志護理。情志護理的關鍵是注意患兒在治療過程的情緒變化,并要根據患兒不良情緒出現的類型與頻率制定對應的護理計劃,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4]。正是由于這一原因使得醫護人員應經常與患兒進行溝通,消除在治療過程中患兒可能會出現的緊張或是恐懼等不良情緒,保證患兒的心情愉悅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治療方案與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第二是應向其家長介紹有關中醫特色人文護理的相關內容,包括注意事項以及在這種護理模式應用后給處于治療狀態下的患兒所帶來的益處。以感冒為例,在患兒感冒時可以使用艾灸方式,在患兒的天突、曲池等穴位實施對應針灸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艾灸過程中應注意患兒的保暖工作,注意患兒隱私的保護[5]。部分患兒由于身體原因,會在艾灸過后出現艾灸部位產生水泡等現象,一旦出現這種癥狀不要慌張,應在給水泡消毒后將水泡挑破,并在挑破后的傷口上涂抹藥膏(通常為龍膽紫藥膏),水泡較小也可以暫時不進行處理。若是患兒受了外傷,可以以熏蒸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其中的藥物應包括紅花、丹參以及當歸等,具體的藥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確定。在熏蒸的全過程中都應有護理人員陪同,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在熏蒸后應對身體進行清潔,更換衣物并進行消毒處理;由于患兒的年齡普遍較小,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兒抱以充足的耐心,在患兒吃藥或是進行注射后可以適當給予一些鼓勵,并通過玩具或糖果等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從而提升患兒的治療配合度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在中醫特色人文護理過程中還應注意治療手法,以輕柔為主;飲食方面同樣要進行科學控制,通常情況下應禁止患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6]。另外由于患兒的身體素質較弱,飲食方面更要尤為注意,既要保證營養供應也不能暴飲暴食,以少食多餐為最佳。
統計并分析兩組患兒的好轉率與對護理的滿意度。好轉率=病情好轉例數/總例數×100%,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本組研究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比較發現,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二者的數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的數值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狀況的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二者之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中醫與西醫的護理中心有著些許差異,中醫特色人文護理以人為本,重點關注患者心理變化,保證患者輕松愉悅的心情是保證最終治療效果的重中之重。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對兒科患兒應用中醫特色人文護理方式能夠明顯提升治療效果,同時也能提高患兒的護理滿意度,為后續患兒的身體恢復打下了重要基礎[7]。另外在中醫特色人文護理下患兒也能在更為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治療,保持更為輕松的心情。同時由于護理人員經常與患兒進行溝通,拉近了患兒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更利于患兒后續的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中醫特色人文護理體現出的不僅僅是醫療手段的先進性與良好的治療效果,也由于其中融入了多種人文氣息,通過將護理流程簡化在提高其護理效果的同時也能同時保持獨特且古老的核心思想,這對于當下的護理過程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也因為在護理過程中凸顯的多種優勢使得其適用范圍逐漸擴大[8]。因此,在兒科護理中推行中醫特色人文護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