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其莉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綜合病房,貴州 遵義)
內科疾病種類較多,疾病情況繁多復雜,患者病情變數大,病程長,治療起來十分棘手,所以,在為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要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將舒適護理措施應用在內科綜合病房的患者護理中,取得了最佳的效果,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研究資料均選取自本院綜合病房的患者,共計200 例,均是本院近年來收治的患者,主要包括高血壓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腦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按照平均分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有100 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可比較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主要內容為:
1.2.1 舒適的病房環境
患者的情緒如何會受到病室環境的影響,而患者的情緒對疾病的治療相當重要,良好的情緒有利于疾病盡早恢復,反之則會對治療不利。所以,護士要為患者創造舒適、安靜、溫馨的病房環境[2],盡量將操作集中在白天進行,不要在夜間干擾患者休息,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對其身心的早日康復非常有益。另外,要保持病房清潔干凈,每天有專人打掃、消毒,定時開窗通風,病房環境溫濕度適宜,給患者創造潔凈的住院環境。
1.2.2 舒適的心理狀態
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多數患者是具有不良心理的,例如煩躁、焦慮、擔憂等,而這些負性心理對患者疾病的康復是沒有好處的,甚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對此,護士要先找到患者出現心理問題的根源,找到后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關心、鼓勵、尊重患者這都是護士必須做到的,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他們積極面對疾病,取得最佳的效果。
1.2.3 加強人性化管理
構建督導小組,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定期開展科室內會議,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不斷完善工作,促進舒適護理工作的有效落實[3]。
1.2.4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完善病情告知、費用告知等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對費用收支等提高透明度,為患者提供的護理服務應細致周到,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同時要嚴格執行探視制度,如果患者病情許可可將探視時間適當調整或延長。
數據資料應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 檢驗,以P 值來分析結果是否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護理總有效率比較[n(%)]
見表2。

表2 滿意度對比[n(%)]
見表3。

表3 SAS、SDS 評分(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意識也不斷提高了,人們對自己的健康情況十分關注,保健意識增強,由此,對醫療護理服務要求隨之升高,那種傳統的醫療護理方法:單純的打針、輸液等簡單的護理操作已經不能代表護理工作的全部內容,并且不能滿足患者的高要求,因此,就需要更多更全面、更科學、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方式被創造出來[4]。我們為了使護理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將舒適護理用到內科綜合病房的護理中。舒適是人體的一種主觀感受,是人體處于溫暖、滿足、沒有任何擔憂、愉快的狀態中,是比較理想狀態中的感受。而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讓患者生活于盡可能自然的環境中,護理人員尊重患者,盡量滿足患者的各種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關心患者、鼓勵患者,讓患者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中,使其心情保持舒暢,促進身體康復,預防疾病 。舒適護理中為患者提供了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5],在做各項操作的時候護理人員動作輕柔,態度專注,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專業性,從而增強信任度,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充分調動人體的內在康復能力[6-7],增強患者的身體抵抗力,使患者一直處于良好的狀態中。舒適護理是一種最為人性化的護理模式,由于其較高的優勢性,在臨床應用中效果良好[8]。
綜上所述,內科綜合病房通過實施舒適護理后患者的痛苦顯著減輕,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升高,取得了理想的治療與護理效果,在臨床應用中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