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陶
(上海市同濟醫院兒科,上海)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的情況,這在新生兒中比較常見,多數為生理性的,反流情況不嚴重,隨著年齡增長,反流情況會逐漸減輕[1]。但是一些患兒的返流情況如果較為嚴重且持續時間長,并有窒息、吸入性肺炎或是其他影響患兒正常生長發育的情況存在,則為病理性的,即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視[2]。新生兒胃食管反流患兒常見的表現主要有嘔吐、拒食、嗆咳、吸入性肺炎等,一些患兒還可突然出現窒息,導致死亡的嚴重后果[3]。對于新生兒胃食管反流患兒,加強臨床護理尤為重要。本研究對相應的護理措施以及效果進行了觀察分析。
從本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8 月兒科收治的患兒中選擇新生兒胃食管反流疾病患兒共20 例,均經食道鋇餐造影確診。進行如下分組:(1)研究組(頭高俯臥位護理方法)共有患兒10 例,其中男患兒6 例,女患兒4 例,年齡最小的為3d,年齡最大的為28d,平均年齡為(9.3±1.5)d;入院時患兒體重最大的為4279g,最小的為1598g,平均入院體重為(2792.4±311.2)g;共有早產兒4 例。(2)對照組(仰臥位護理方法)共有患兒10 例,其中男患兒7 例,女患兒3 例,年齡最小的為2d,年齡最大的為27d,平均年齡為(9.2±1.8)d;入院時患兒體重最大的為4264g,最小的為1622g,平均入院體重為(2803.4±308.7)g;共有早產兒5 例。兩組患兒的各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明顯的統計學意義,符合進行均衡性對照研究的標準,且患兒家屬對本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仰臥位)
該組患兒接受仰臥位護理方法,具體如下:對患兒采取相應的體位護理,即在給患兒喂奶后30min 以及患兒入睡時,讓患兒保持仰臥位的體位,同時護理人員細心觀察患兒情況,悉心照料。
1.2.2 研究組護理方法(頭高俯臥位)
該組患兒接受頭高俯臥位的護理方法,具體如下:在給患兒喂奶后30min 和患兒入睡時,將患兒床頭抬高30°左右,使患兒保持頭高腳低的俯臥位,這樣做是由于新生兒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胃處于水平狀態,因此非常容易發生反流,而在頭高俯臥位的體位之下,能夠更好的避免發生胃食管反流情況,并能夠更好的促進新生兒的消化吸收,促使其消化功能盡快完善[4]。
1.2.3 呼吸暫停護理
對于新生兒胃食管反流患兒來說,非常容易發生呼吸暫停的情況。因此兩組在采取不同護理體位的同時,還應當加強對呼吸暫停的預防以及護理。嘔吐為新生兒胃食管反流患兒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發生嘔吐或者患兒有面色蒼白的表現,其心率減慢甚至發生呼吸暫停,多是由于患兒發生胃食管反流而導致出現窒息情況[5]。這會使患兒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為此,護理人員應當高度重視呼吸暫停的觀察以及護理。一旦有呼吸暫停癥狀表現,應當立即使用吸引器將患兒口腔、呼吸道的反流物吸除干凈,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并給患兒進行吸氧,使其呼吸功能能夠得到盡快恢復[6]。另外,對于即將出院的患兒,應當對其家屬做好護理指導,如指導正確的喂養方法、體位護理方法等等,使患兒在出院后也能夠得到良好的照護,以防意外發生。
(1)統計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分為治愈、好轉、無效三個等級。(2)統計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3)統計對比兩組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平均出院體重。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 軟件,其中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s),檢驗方式為t 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 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統計,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為(12.9±1.5)d,平均出院時體重(3358.6±427.3)g,對照組以上指標分別為(15.1±2.4)d、(2962.7±356.4)g,研究組以上指標均比對照組更優,組間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
胃食管反流情況在新生兒中比較常見,一旦新生兒發生胃食管反流情況,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其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斷以及治療,以防導致患兒發生吸入性肺炎、窒息、哮喘等嚴重情況[7]。在新生兒胃食管反流患兒住院期間,應當加強對他們的臨床護理,研究顯示,相比于仰臥位,讓新生兒在喂奶后30min 或入睡時處于頭高俯臥位或者側臥位,可以使他們更順利地將反流物吐出來,從而減少患兒誤吸嘔吐物的風險,減少并發癥的發生[8]。本研究對比了頭高俯臥位與仰臥位的護理效果,同時加強呼吸暫停護理以及對患兒家屬做好出院后的家庭護理指導,結果顯示,頭高俯臥位的研究組護理效果更優,并發癥更少,且患者住院時間更短,出生體重更高。這對于促進患兒健康安全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值得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