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瓊
(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柳州)
不孕癥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婦產科疾病之一,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對于不孕癥的治療常通過輔助生殖技術,該技術雖可取得一定治療效果,但由于治療過程中,患者存在諸多身心問題,嚴重影響臨床最終治療效果[1]。本文觀察探討將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輔助生殖技術中的臨床應用意義。
選取的臨床資料124 例為本院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需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患者,以每組62 例隨機均分為單一護理組和觀察護理組。表1 表明,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對比,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對比
單一護理組僅給予患者治療期間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而觀察護理組則給予患者治療期間常規護理聯合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
單一護理組[2]:待患者進入周期前給予其常規檢查;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導,向其講解輔助生殖技術注意事項;給予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等常規護理干預;囑咐胚胎移植后的患者按時復診,并對其進行飲食與生活作息指導。
觀察護理組:一是治療期間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同單一護理組患者。二是評估患者病情[3]。患者入院后,首先收集其進入周期前的詳細資料,對其患者夫婦資料進行評估,隱私保護。三是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4]。通過發放科室自編知識手冊,口頭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應用多媒體進行教育等形式,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四是給予患者飲食與生活指導[5]。協助患者制定科學的日常膳食食譜,引導患者進食富含維生素、低脂高蛋白、低鹽等食物;避免扭轉、下蹲等動作,以避免腹壓增高或造成卵巢扭轉;指導患者適當活動,預防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暢。五是給予患者用藥指導[6]。及時告知患者用藥對輔助生殖技術療效的影響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按醫囑服藥。六是堅持隨訪[7]。護理人員在隨訪中,需首先聽取患者主訴,并對其用藥情況,是否出現食欲減退與有無腹脹等情況進行了解,及時就出現的不癥狀給予相關指導,并及時安排患者復診時間。
分析評估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配合治療及護理情況。評估以4 個月隨訪情況為依據。
分析評估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妊娠率的影響。評估以焦慮自評量表為依據。
本次分析評估所涉及相關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 進行分析處理,若對比結果P<0.05 時,則表明組間患者依從性及心理狀況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表2 表明,經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配合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均有所提高,且觀察護理組患者明顯高于單一護理組患者,兩組間對比結果P<0.05,則表明組間依從性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表2 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配合治療及護理情況[n(%)]
表3 表明,經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AS 評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護理組患者心理狀態改善情況優于單一護理組患者,且遵醫妊娠率明顯更高,兩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明組間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表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妊娠率的影響情況對比

表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妊娠率的影響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 護理前SAS 評分護理前SAS 評分未妊娠率 妊娠率單一護理組 62 57.69±7.61 48.62±7.44 37(59.68) 25(40.32)觀察護理組 62 58.45±7.73 37.38±6.41 26(41.94) 36(58.06)P - - - - <0.05
從以上分析可知,臨床對于不孕癥的治療通常采用輔助生殖技術,可以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由于不孕患者受諸多因素影響,若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再輔以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確保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8]。
本次探究中,分別給予所選患者不同護理干預方式,結果表明,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患者相比較,接受常規護理聯合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的患者,其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遵醫依從率與妊娠率明顯更好。結果提示,良好治療與優質護理相配合,利于提高患者妊娠率。
綜上所述,將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輔助生殖技術之中,較僅給予患者治療期間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獲得更優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效果,對于改善患者焦慮等心理狀態,提升其對病癥的認知度,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病癥,提升其對治療及護理配合的依從度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該護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有著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