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云
(山東省招遠市張星中心衛生院,山東 招遠)
一般情況下,患者出院后即代表其與醫院關系結束,僅在回院復診后才可獲取康復信息,很難滿足患者需求。在臨床研究中發現,腦卒中患者和家屬均具有較高的護理需求[1]。目前,延續性護理常用在產婦和腦卒中等疾病患者護理中,效果可觀。但在護理期間過度關注疾病而缺少親情,也使得患者和家屬的接受度受到影響。基于此,文章將腦卒中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闡述其出院后引入親情化延續護理的實際效果,希望有所幫助。
選擇本院自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60 例,利用奇偶數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30 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5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64.93±5.54)歲;實驗組患者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齡(64.75±5.62)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數據經比較未見差異,視為可比。
對照組應用常規延續護理,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常規性電話回訪。醫院對患者身體情況、用藥狀況、病情和康復訓練情況等進行詢問,并實施健康教育以及康復指導,叮囑患者按時復診[2]。
實驗組應用親情化延續護理,具體路徑如下:
①創建延續護理中心。安排高年資主治醫生2 名,職稱是護師以上的已婚護理工作人員2 名,主要負責患者出院后的治療、護理和隨訪工作。護士長與科室主任負責培訓,主要內容含括了安全常識、服務理念和職業道德等。
②延續護理協議的簽訂。患者在出院的時候,醫院應為其創建隨訪本,將其姓名、聯系方式、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診斷結果和出院帶藥等登記其上,并告知患者協議具體內容,根據患者意愿對延續護理服務協議進行簽訂[3]。
③隨訪形式。由于患者集中居住于城區,所以隨訪主要采用家庭訪視,在隨訪之前使用電話預約時間。在延續護理中心設置電話,并安排值班工作人員負責接聽并且進行指導,若患者及其家屬存在問題也可咨詢。
④基本護理內容:1)對患者一般癥狀進行評估,同時包括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日常生活能力;2)對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疾病認知和掌握狀況進行調查,開展健康指導,尤其是皮膚、大小便和飲食等方面的護理,并且根據實際需求,定期更換尿管與鼻飼管等;3)康復訓練。具體指的就是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由自理活動開始,患者需接受大小便訓練、床上翻身訓練等[4]。隨后即可接受坐位平衡訓練。而站立位訓練要循序漸進,并完成上下肢運動能力的訓練內容;4)心理指導。在患者出院后,軀體功能障礙會使其產生自卑與抑郁的心理,所以心理護理十分關鍵,可選擇支持性心理治療方式使患者獲得安全感,提升其自信心,使患者治療信心不斷增強[5]。
對實驗組、對照組BI 評分、遵醫囑行為、護理滿意度評分等一系列臨床指標進行比較。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 對兩組腦卒中患者臨床護理結果展開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遵醫囑行為)、計量資料(BI 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使用n(%)、(±s)表示,行χ2檢驗、t 檢驗,若P<0.05,即可代表組間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指標與對照組相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表1)

表1 對比實驗組、對照組BI 評分
前者各項臨床指標數值均比對照組高,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表2)

表2 分析兩組患者遵醫囑行為(n/%)
實驗組服務內容評分、服務態度評分、護士素質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臨床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分析實驗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

表3 分析實驗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
組別 例數 服務內容評分 服務態度評分 護士素質評分實驗組 30 39.08±0.74 28.35±1.06 29.87±0.64對照組 30 19.56±1.03 24.06±0.08 26.04±0.81 t 值 84.3004 22.1043 20.3208 P 值 0.0000 0.0000 0.0000
根據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腦卒中患者在病情穩定且功能恢復一定程度后,一般會選擇回家繼續治療以及康復。而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屬希望醫務工作人員可為照顧者提供護理及康復指導[6]。其中,親情化延續護理以人文關懷以及整體護理思想為基礎,致力于滿足患者出院后的持續性護理需求,使得優質護理不再僅局限在住院期間,而是向出院治療與康復延伸[7]。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各項臨床指標數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腦卒中患者在出院后接受親情化延續護理服務的效果明顯,不僅能夠提高患者遵醫囑的依從性,而且在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方面的影響十分積極。
腦卒中患者以老年群體為主,因其記憶力和理解能力衰退,容易使其產生孤獨和寂寞的感受,通過親情家庭隨訪護理,能夠獲得患者的認可[8]。在護理過程中,親情護士會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對康復訓練影響因素以及患者出院狀況加以了解,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培養患者良好行為習慣,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