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娥
(湖北省應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湖北 應城)
高血壓目前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危害著國人的身體健康。高血壓為一種慢性疾病,具有慢性疾病的突出特點,即病程長、病情反復等,高血壓患者的突出疾病癥狀就是血壓長期處于較高水平,這是引發各種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1]。由此,為了使患者能夠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需要對患者實施有效治療同時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本次研究重點分析優質護理方法與效果情況。
將本單位在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共計140 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經過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高血壓,在將患者納入研究中之前對患者說明本次研究的情況,均獲得全部患者的認可并同意[2],簽字確認后將患者納入研究中,并且本次研究已經經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隨后,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70 例與對照組70例。
在觀察組70 例中,男性患者有40 例,其余為女性患者,年齡為60-80 歲,患病時間4-15 年。
在對照組70 例中,男性患者有38 例,其余為女性患者,年齡為62-80 歲,患病時間4-18 年。
將上述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作比較,情況具有相似性,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主要內容為:
1.2.1 心理干預
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病程很長,患者在接受長期治療后疾病情況沒有顯著改善,由此對治療失去信心,容易使患者產生不良的心理。在臨床中常常看見患者產生灰心失望、焦慮、擔憂等多種不良心理,而這些不良心理的存在對患者治療疾病會產生不利影響,而在以往的護理中,護士不重視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而在優質護理中,心理護理作為重要的護理內容被重視起來,作為護士要積極面對患者產生的多種不良心理,并找到導致患者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并實施針對性指導,多關心、開導患者,和諧護患關系,及時消除負面情緒的影響[3]。
1.2.2 健康宣教
護士要在恰當的時間向患者詳細說明高血壓相關知識,增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明確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讓患者自覺遵守;囑患者要按時監測血壓,明確血壓數值變化,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內。
1.2.3 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要多吃清淡的食物,減少高糖、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控制鈉鹽攝取量,每天不可超過6g,限制總熱量,適量補充蛋白質,增加膳食中維生素和鈣的攝入[4]。
1.2.4 運動護理
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助于控制高血壓癥狀,所以,護士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提醒患者在運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度,并確保安全。
1.2.5 藥物指導
高血壓患者要嚴格按醫囑長期用藥治療,為了增強患者的依從性,護士要將藥物治療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認同,讓患者重視起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1.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mmHg)
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對比
見表3。

表3 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高血壓是目前在臨床中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對患者身體健康危害極大,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我們對引發高血壓疾病出現的相關因素進行了分析:遺傳因素:超過一半的高血壓患者均存在家族遺傳因素[5],這就說明了,如果家里人特別是直系親屬有高血壓疾病史,那么患高血壓疾病的概率就會相應升高。精神因素、環境因素: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多數都有情緒不良情況,并且這種不良情緒是長期存在的,或者受到不良視覺刺激、噪聲刺激等。年齡因素: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群易患疾病,有研究表明,人在40 歲以后,患高血壓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生活因素:不良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是導致患者患上高血壓疾病的主要原因,現代人生活節奏較快,工作繁忙,壓力過大,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會直接引發高血壓,吸煙、飲酒等都會引發高血壓疾病。藥物因素:多見激素藥、避孕藥等[6]。
要想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就要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本研究應用的是優質護理干預措施,這種護理模式是在尊重患者的權益基礎上,給患者提供最為優質與全面的護理服務[7],不斷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適度。主要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教、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和藥物指導等方式,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等方面的認知度,提高其治療信心和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了治療效果。
總之,在高血壓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很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使其保持在穩定狀態中,還可提高其治療依從率,改善生活質量評分,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護理模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