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日蘇
(內蒙古錫盟醫院急診科,內蒙古 錫林郭勒)
創傷性休克是指因遭受暴力創傷,而使患者機體重要臟器受到大損傷,導致其機體內環境出現失衡性休克癥狀[1]。為深入探究院前急救治療的效果,本文觀察分析給予急診科創傷休克患者施以急救護理干預對搶救成功率的影響及應用價值。
抽取的34 例臨床搶救資料為本院急診科2018 年5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需搶救的創傷休克患者,隨機將34 例患者以每組17 例分為基礎護治組與探究護治組。如表1 所示,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
基礎護治組[2]:給予患者施以常規護理干預措施。主要護理干預措施為:護理人員給予入院患者,及時按照主治醫生醫囑實施基礎的護理操作,即清創、止血以及建立靜脈通道等。
探究護治組:給予患者施以常規護理聯合急救護理干預方案。主要護理干預措施為:一是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同基礎護治組患者。二是急救護理干預措施:①跟隨120 急救車到達事故現場的護理人員,需首先認真觀察事故發生的原因,確定是否存在其他安全隱患,協助醫生評估患者急救病情[3]。②觀察患者受傷具體情況,及時則集患者血壓、脈搏等基本生命體征數據;為確保患者呼吸通暢,調整患者體位[4]。③協助醫生立即給予患者實施止痛、止血保護性包扎固定以及血管活性藥物及平衡液擴容治療。④將患者轉移至車輛上后,立即與醫院方面聯系,詳細描述患者病情,同時全程觀察患者臨床體征,為入院后實施相應治療做好準備[5]。⑤若無家屬在現場,嘗試聯系患者家屬[6]。立即進行綠色通道搶救。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入院搶救時間及住院治療費用情況。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搶救成功情況。
本次兩種護理干預所涉及的計量數據與計數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 進行分析處理,其中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且分別通過t 與χ2進行檢驗;當P<0.05 時,代表兩組間各觀察分析指標對比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見表2 提示,與基礎護治組患者相比較,入院搶救時間方面,探究護治組患者所用時間更短,而住院治療費用方面,探究護治組患者所用費用更低。且P<0.05,代表兩組間入院搶救時間及住院治療費用指標對比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 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入院搶救時間及住院治療費用情況對比

表 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入院搶救時間及住院治療費用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 入院搶救時間(min) 住院治療費用(元)基礎護治組 17 72.01±8.68 4219.01±22.11探究護治組 17 40.55±4.59 2305.23±11.31 t-15.0701 366.0612 P-<0.05 <0.05
見表3 提示,與基礎護治組患者相比較,護理干預后探究護治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更高,且P<0.05,代表兩組間搶救成功率指標對比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從以上觀察分析可知,導致創傷休克的發生因素較為復雜,且由于患者機體遭受嚴重損傷,多屬于臨床危重癥,患者傷后1h 通常為死亡高發時段,因此,這時及時且有效的急救護理治療對于患者非常重要。所以,這就要求醫院急救科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急救護理的專業操作技能,唯有此,才能在第一時間妥善實施急救操作,占得搶救先機[7]。

表3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搶救成功情況對比(n,%)
本次觀察分析中,分別對所抽取患者實施了不同的護理干預,結果表明,與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的基礎護治組患者相比較,接受常規護理聯合急救護理干預方案的探究護治組患者,其在入院搶救時間、搶救成功率、住院治療費用方面指標均明顯更優。結果提示,有效實施急救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救治意義[8]。一是為患者的生命安全贏得了時間。患者出現創傷休克,表明其受到重創,因此,如果護理人員對創傷休克救治知識掌握全面,在現場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就會更加到位;為急診科室提供的搶救信息就會更加準確,利于患者入院后所采取的治療更加有效。二是急救綠色通道流程的建立,使得救治工作更有條不紊,對于患者的救治安全性更高,救治時間更短。
綜上所述,給予外科急診創傷休克患者施以急救護理干預,獲得良好的臨床搶救效果,對于縮短患者入院搶救時間,提高其搶救成功率,降低其住院治療費用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該護理模式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