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夢玲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因事故多為突發,患者對骨折無任何心理防備,再加之受傷部位長期劇烈疼痛難忍,對于治療效果的不確定,導致患者心理對于早期功能鍛煉極易產生抗拒等不良情緒,直接影響其早期功能鍛煉效果,同時降低其生活質量[1]。本文探究分析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創傷骨科患者對其早期功能鍛煉的作用及應用意義。
選取的64 例臨床治療資料為本院骨科2019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收治的創傷骨科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患者以每組32 例分為基本護理組與探究護理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情況,見表1 示,差異對比,P>0.05,不存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情況
基本護理組僅施以患者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探究護理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干預聯合心理護理干預模式。
基本護理組:一是[2]監測患者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即刻報告主治醫生,及時采取應對處理措施。二是[3]定時巡房,了解患者病情變化狀況;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對患者出現的心理狀況了如指掌。三是[4]定期對切口處理行換藥處理,同時實施常規抗感染干預;結合疾病相關知識指導及宣教。
探究護理組:一是同基本護理組施以常規護理模式干預。二是針對創傷不同時期實施有會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①早期心理護理干預[5]。骨折患者創傷早期的心理主查由于患部的劇烈性疼痛、住院環境的不適感,加之對治療結果的不確定性,使其出現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此時,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利于彼此溝通及交流,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認真傾聽訴說,對患者合理需求盡可能給予滿足。②后期心理護理措施[6]。當患者手術治療后,或經手法復位后,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實際狀況,將有針對性實施心理干預,通過積極鼓勵、安慰疏解、問卷調查等形式,掌握患者情緒狀況,給予恰當,且有效的健康指導,同時,告知患者進行早期功能訓練的必要性,教會其具體方法,通過經早期功能訓練后治愈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消除內心不良情緒,促進患者臨床治療配合度提升。三是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7]。 護理人員采取的針對性措施需因人而異,如患者患有嚴重心理問題,心理疏導則可通過專業的心理醫生來實施;若患者年齡較小,則需注意觀察其情緒變化,心理疏導時注意語言的有效應用,簡單易懂或生動趣味的語言最適宜;若患者年齡較大,心理疏導所使用的語言需體現足夠的理解與尊重,以促其心理壓力有效釋放。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情況。主要指標有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
(2)觀察評估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主要指標有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均經SPSS21.0 對所有觀察分析指標數據進行錄入及分析處理。若經檢驗,對比結果P<0.05 時,則表示組間對比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對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情況對比,見表2 示,護理干預后,較之于基本護理組,患者對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探究護理組患者顯著更高,且經檢驗,對比結果P<0.05,表示組間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指標差異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對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情況對比[n(%)]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對比,見表3 示,較之于基本護理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探究護理組明顯更高,且經檢驗,對比結果P<0.05,表示組間護理滿意度指標差異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3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參對比[n(%)]
從以上分析可知,創傷骨科患者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為主,以促進患者生創傷部位快速愈合,患肢功能盡可能早日恢復[8],因此,實施早期功能康復鍛煉至關重要[1]。從臨床情況看,因諸多因素干撓,通常情況下,患者對于早期功能康復鍛煉的依從性較低,這嚴重影響患者骨折愈合。因此,在給予患者臨床早期功能康復鍛煉的同時,需采取相應的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尤其是心理護理干預,最為重要。
本次分析探究結果表明,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聯合心理護理干預模式的患者,明顯提高早期功能康復鍛煉的依從性。結果提示,心理護理干預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創傷骨科患者,對于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利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臨床護理質量,該護理模式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