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艷琳

金融不良資產主要指的是金融機構開展信貸業務過程中產生的不能帶來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難以收回本金的金融資產,包括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銀行貸款以及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持有的一些不良債權。對于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往往有兩種處理途徑,其一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自行處置和消化,其二是組建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以處置這些不良資產。在這個大背景下,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應運而生,雖然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是新興事物,但是其在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過程中發揮著指導處置價格的作用,同時也是衡量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情況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積極探索目前金融不良資產評估存在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是具有現實作用的。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存在實踐缺乏理論且評估人員的主觀性較大
我國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起源主要是我國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相對于國外而言,起步較晚。金融不良資產本身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在學術理論上發展較為緩慢,無法對實踐中金融不良資產評估進行指導。有些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存在一定爭議,比如非正常經營資產和非長期經營資產這類較少收益的不良資產評估目前在實務界仍然未達成共識,相關的評估理論也較少,無法支撐實務操作。
而且,金融不良資產本身具有復雜性的特點,其自身的特性、資產價值類型以及日后可能采取的處置方式等各類因素都為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造成的金融不良資產評估難度,使得評估工作的開展是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雖然評估人員的假設基于合理情形的狀況下進行的,但是其判斷仍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可能會造成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結果與實際的資產價值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形。
金融不良資產復雜程度非常高,導致資產價值難以準確評估
金融不良資產的債務主體大都是屬于資不抵債,并且面臨倒閉的企業,這類企業的很多數據資料或者相關的證明文件都是不齊全的,難以出具較為完善的資產產權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在這種情況下,評估人員很難確定不良資產本身是否為企業的合法財產,這必然會對評估工作的推進造成一定的阻礙。大部分企業向金融機構用于抵債的資產都是屬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類別的,例如機器設備、土地使用權以及房屋建筑物等資產,目前由于我國不同地區在針對抵押資產的相關政策上具有一定的差異,不動產登記查詢工作還存在不完善之處,尤其是涉及到抵押人對外負債金額大,債權人多的情況下,抵押物被多次抵押和多輪查封情況下,抵押權的順位不清晰,查封輪次不明確,導致評估人員無法準確獲取相關信息,無形中增加了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工作的難度。
而且通常金融不良資產都是以多戶不良資產組成資產包的形式出售,資產分布于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金融機構給予的調查時間較短,這對評估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評估經驗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快速地充分掌握信息,不良資產價值將難以準確評估。
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技術落后于經濟和相關業務的發展水平
目前整個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主要依賴于評估人員的線下盡調,各項數據和資料主要來源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評估人員獲取到評估所需資料的整個過程所需時間很長,在不斷地與金融機構反復溝通,收集各項資料的過程中耗費太多時間,導致評估過程的效率大打折扣。
且由于不良資產的特性,各類原始資料往往時間久遠,相關資料已丟失,或變更后無法查證,導致評估工作人員對不良資產評估的準確度受到影響。
同時,由于缺乏統一的可供查詢的資產交易系統和相關數據登記系統,評估人員對市場的交易情況、交易數據以及不良資產的歷史回收情況難以準確把握,在評估定價方面相應地受到影響。因此,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對于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技術已落后于經濟和相關業務的發展水平,亟需通過評估技術的革新來解決傳統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弱點,提升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水平。
對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標準體系進行完善
目前,我們應當根據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實際需要,特別是對某些指標的量化需要,修正和完善金融不良資產評估規范和準則,企業在進行資產重組或者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時,可以根據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準則,分析資產重組價值或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價值,為后續的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奠定基礎。因此,我國相關機構或者組織應當對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技術和方法的標準體系進行完善和補充,結合國外先進的評估方法和案例,制定出適合我國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標準體系。除此之外,相關機構或者組織應當針對金融不良資產評估出臺相應的收費標準,盡可能避免和減少評估機構在進行評估過程中由于收費情況而采取評估方法的不平衡,確保評估結果的正確反映。
改進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方法,提高從業人員執業水平
在進行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時,除了財務因素會對評估的結果產生影響之外,很多非財務因素也會對評估結果產生直接影響,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應當對這類非財務因素給不良資產價值造成的影響進行適當量化,制定出相對應的評估標準,使其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針對部分金融不良資產存在評估資料欠缺或者產權認定不明的情形,評估機構在進行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時,應當堅持以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以客觀的方式對不良資產進行具體分析,認真核查被評估的金融不良資產債務主體的法律、財務信息等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斷地改進評估方法,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度和實用性。同時,評估機構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力度,學習國外對于金融不良資產評估的先進經驗,提高評估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執業水平,進而促使評估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作出最有價值的金融不良資產評估。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需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提升評估質量和效率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應適應新時代數字化發展的趨勢,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廣泛查詢各類平臺對于金融不良資產債務主體的信用信息和財產線索,收集淘寶、京東、人民法院司法拍賣網等各種互聯網平臺上關于不良資產拍賣成交的案例和結果數據。
并按照資產類型,地理位置、所屬行業等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建立起大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盡量減少評估人員在資產資料和信息的收集和核對環節耗用的時間,減少信息不對稱和基礎資料、數據不完備的情況下,評估人員對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判斷產生的偏差。
同時,分析各種處置因素對不良資產價值的影響,設置合理規范的評估參數體系和估值模型,減少評估人員主觀判斷不良資產價值造成的影響,使評估程序能更加客觀地測算出評估結果,進而提高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