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麗亞·伊爾斯比克 沙吾列·沙比汗
摘要:牧草資源在新疆地區具有最大優勢,依托地區牧草資源,發展綠色經濟,推進綠色轉型,大有潛力可挖。結合實際分析飼草飼料引種育種發展趨勢,以苜蓿栽培為例,簡述了飼草豐產栽培技術,對更好促進地區畜牧產業可持續發展有一定助益。
關鍵詞:飼草飼料;品種選育;豐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4?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2-0031-02
近年,隨著畜牧產業結構不斷向前發展,對優質市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人畜爭糧、人畜爭地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基礎上,實現畜牧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現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畜牧養殖產業發展中,通過加快優質牧草種植開發與利用,可以為畜牧養殖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飼料,更好的解決人數增量問題。但目前牧草種植還處于初始階段,種植規模較小,大多數以個體戶與養殖戶為主,只能自給自足,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產業,不能滿足整個地區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隨著奶牛與羊養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對飼草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地區依靠過去原有的羊草+青貯飼料+秸稈的三元制牧草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奶牛與羊養殖產業的發展需求,需通過科學調整粗飼料結構,加強飼草引種與選育,加快人工種草技術的推廣應用,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牛羊單產水平,實現草原保護與綠色畜牧養殖產業數量和質量的協調發展。
1? 牧草飼料作物闡述
新疆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幅員遼闊,牧草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但在長期畜牧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不合理放牧,使天然草場的生產能力逐漸變差,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天然草場退化嚴重。為切實做好天然草場的保護工作,就要加強飼草飼料作物的篩選和選育,并加快人工種草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快速篩選出優質的牧草飼料品種,并加速人工種草技術的推廣應用,可以發揮牧草品種的生產優勢,降低傳統養殖模式對天然草場造成的破壞,轉變養殖結構,調整養殖方式。
2? 牧草飼料作物的引種選育發展趨勢
農業產業的發展極大的提升了育種速度,通過長期實踐操作,勞動農民探索出有效的育種方式與育種方法。在新品種培育過程中,只有從遺傳學角度出發,才能保證培育出新的品種。常規的育種方式不會對作物的生物遺傳特性產生變化,傳統育種過程中無法培育出全新的品種。目前,飼草飼料作物引種選育過程中,最常應用的技術就是雜交育種技術,通過將不同品種的牧草進行有效雜交,發揮其各個基因的特點,實現基因重組,進而培育出全新的品種。現階段,隨著雜交育種理論以及遺傳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雜交育種技術體系已經相對比較完善與成熟,并且在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應用雜交育種技術,可以極大提高作物的產量與品質,改善遺傳特性,增強飼草飼料的抗逆性,應用十分廣泛[1]。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飼草飼料雜交育種技術取得了突出成效,而中國關于飼草新品種的培育和選育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近年,新疆地區對于飼草飼料新品種的選育采取了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取得了突出成就,極大推動了飼草產業化深入發展。在未來,隨著先進技術的不斷滲透與革新,通過將多種技術手段有效融合,可以極大縮短飼草飼料引種選育進程,極大提升飼草飼料的生產能力與生產效率。
3? 飼草飼料豐產栽培技術
3.1? 科學謀劃
為加速規模化飼草飼料的栽培與種植,應該結合當地農牧養殖產業發展規劃,配置充足的種植地,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真正實現牧草的集約化規模化種植與生產。要保證牧草收獲飼喂與規模化養殖相結合,保證牧草生產出來后可以直接用于畜牧養殖,同時在種植過程中還要加強先進種植技術與器械設備的配套應用,以此加速飼草種植產業的發展。種植地選擇過程中,主要以農牧地區的撂荒、長時間不種植農作物的土地為主,實現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將各個土地集中起來種植,這樣方便整地、播種與后續管理。適合牧草種植的土壤主要以壤土與沙壤土為宜,要保證pH維持在6.8~7.2[2]。
3.2? 合理播種
在苜蓿人工種植過程中,苜蓿品種的生產能力對保證牧草產量與品質有很大影響。品種選擇一定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與具體的種植要求。通常選擇使用紫花苜蓿。紫花苜蓿相對于傳統苜蓿營養價值更高,產量更大。在播種前應該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有條件的種植戶應該選擇包衣種子,這樣可以抵抗苗期多種病害。對于沒有相關條件的種植戶種植前應該做好選種曬種工作,同時結合牧草常見病蟲害,做好藥劑拌種工作。另外,為進一步增強苜蓿出苗后根部固氮的能力,可以與適量的根瘤菌拌種。牧草的播種時間通常在初霜期到來前40 d進行,這樣可以保證牧草安全越冬。如果播種時間過早,需要提前做好灌溉工作。通常播種日期為9月中上旬,可以采用人工撒播或機械化條播。機械化播種每畝用種量控制為1 kg,行距控制為15~25 cm,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鎮壓工作。
3.3? 做好管理工作
在種植苜蓿時,為降低草場雜草生長對幼苗生長發育造成的不良影響,保證牧草當年能有效生長,同時防止單一種植牧草,造成水土嚴重流失,經常會采用保護性播種方式,將苜蓿種子與一年生的作物混合播種。一年生的作物被稱為保護作物,這類作物可以是大麥、小麥、燕麥、玉米、高粱、大豆等。在具體播種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生產條件、土壤類型確定采用保護播種方式。因為采用該種播種方式,可以影響苜蓿1~2年的產量,特別是干旱較為嚴重的地區,采用該種播種方式不利于苜蓿的健康生長發育。
3.4? 適時刈割
牧草的收獲時間主要根據牧草的營養物質積累量綜合選擇,要確保收獲的牧草達到最大生物量積累。對于紫花苜蓿,通常在孕蕾末期或初花期進行,收獲的牧草開花率不能超過10%,這個階段的牧草蛋白質含量高達17%以上。收割時要保證留茬高度控制為5~10 cm。收獲回來的紫花苜蓿,在晴朗的天氣下充分晾曬2~3 d,保障其含水率下降到18%[3]。然后在早上或傍晚進行刈割處理,盡快放入儲存庫,避免雨水浸濕。在儲存過程中要保證空間通風良好,避免引發霉變。
4? 小結
做好飼草飼料引種、選育、種植工作意義重大,可以極大的節約飼糧,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也是生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優質飼草種植是畜牧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明確專人負責,抓推進、抓落實,按照統一管理、分類指導的原則,扎實做好飼草引種、育種與人工種植技術推廣工作,保證先進的生產技術可以快速得以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 楠,詹秋文.我國飼料作物育種與栽培研究進展[J].種子,2014,33(3):50-55.
[2] 陳志彤,何水林,黃毅斌.狼尾草屬牧草研究進展[J].草地學報,2010,18(5):740-748.
[3] 陳瑞祥,唐成斌,尚以順,等.貴州優良草品種引種選育及應用[J].草業科學,2010,27(7):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