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易


1994年版《浙江省民政志》記載,嵊泗縣于1953年6月10日由政務院批準由江蘇省劃歸浙江省舟山專員公署領導的。1961年3月15日至1962年5月28日期間,經國務院批準,嵊泗列島還曾一度劃歸上海市轄屬。曾經屬于江蘇省的嵊泗列島為什么會有如此調整,最終劃歸浙江省的個中緣由又是怎樣的呢?
嵊泗縣包括嵊泗列島全境,位于長江口和杭州灣之外的東海中,北望上海,南鄰寧波,是舟山群島的一部分。全縣分為嵊山、泗礁、洋山三大片,陸??偯娣e8824平方公里,共有394個島嶼,明礁1184塊,島嶼陸地面積67.8平方公里。嵊泗列島地理位置重要,自明設海防以來,即為江浙滬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
《明史·志第六十七·兵三》載:“洪武四年十二月,命靖海侯吳禎籍方國珍所部溫、臺、慶元三府軍士及蘭秀山無田糧之民,凡十一萬余人,隸各衛為軍。且禁沿海民私出海。時國珍及張士誠余眾多竄島嶼間,勾倭為寇。五年,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泵鞒?,北抵遼東、南接廣東的沿海各省就開始不同程度遭受倭寇海盜的劫掠侵擾。為防止內外勾結,杜絕寇患,明朝制定了周密的海禁政策。一方面沿海島嶼居民全部內遷,寸板寸帆不許下海。另一方面由總兵率水師巡洋會哨,出海剿捕倭寇海盜。所謂巡洋會哨制度就是指沿海各省明確劃分防區汛地,并要求相鄰兩省水師巡洋時在連界處會哨,以便聯絡消息、相互支援。而南直隸和浙江的海上會哨之地就選在了嵊泗列島,《籌海圖編》卷一二《經略二·勤會哨》載:“浙省戰舡出海,南哨至鎮下門、南麂、玉環、烏沙門等山,交于閩海而止;北哨至洋山、馬跡、灘滸、衢山等處,交于直海而止?!币簿褪钦f,從明代開始,無人居住的嵊泗列島開始成為江浙兩省的海上分界。清代沿襲了明代的巡洋會哨制度,因江浙附近海域盜匪猖獗,兩省水師常以省界不明,相互推諉懈怠。《乾隆崇明縣志》記載:“康熙二十八年,以賊盜猖獗,申巡洋例??偙贺疚鬆I游擊丁際昌等,與浙江定海鎮左營游擊葉紀等分定洋汛。以洋山馬跡山為界,馬跡山腳以南之洋島屬浙江,大洋山腳以北之洋島屬江南,自西至東洋面山島俱以兩山為準,立碑在小洋山?!敝链耍鱼袅袓u屬于江蘇省成為定案。
按照1989年版《嵊泗縣志》的記載,1934年3月嵊泗列島建為崇明縣第五區。1946年6月嵊泗列島改為江蘇省直屬區。1947年8月19日嵊泗列島建設治局。1949年5月江蘇省政府主席丁治磐等官員流亡嵊泗,駐枸杞島。10月10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電令嵊泗,改設治局為縣建制。1950年7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三軍九十八師從上海渡海解放嵊泗,10日嵊泗全境解放,是月成立蘇南軍區嵊泗列島軍事管制委員會,9月改名為嵊泗特區軍管會。1951年3月撤銷嵊泗特區,建立嵊泗縣建制。風云變幻17年,嵊泗在江蘇省內完成了獨立成縣的過程。
1951年時代風云變幻。1月8日抗美援朝剛剛打完第三次戰役,中國人民志愿軍攻克漢城(今首爾),將朝鮮半島停火線推進至三七線。為挽救敗局,“聯合國軍”統帥麥克阿瑟意欲把朝鮮戰爭升級為對華戰爭,退踞臺灣的蔣介石試圖乘機在福建、浙江開辟第二戰場。1951年1月24日毛澤東在海防部署中指出:以二十二軍軍部率主力兩個師及一個警備師控制舟山群島,負責確保定海、岱山……同意成立軍政委員會,統一黨政軍的領導。1952年6月第二十二軍發布接替巨山、嵊泗列島防務的命令。10月27日毛澤東簽署了關于設防的決定,要求在我國的戰略要點和重要的作戰方向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筑永久性國防工事。為此,國防部長彭德懷于1953年1月27日至2月17日視察上海、定海、寧波、杭州、南京等地海邊防地形和部署防敵在沿海登陸。3月華東軍區決定將舟山警衛區司令部改為舟嵊警備司令部,統一陸海軍作戰指揮。(1992年版《舟嵊守備區部隊歷史沿革大事記》)據時任舟山專署秘書科科長的張克田回憶:“1953年1月30日至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彭德懷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上海警備區司令員郭化若和華東軍區副參謀長周駿鳴的陪同下,視察舟山群島和嵊泗列島的國防建設。他們視察后認為:舟山群島和嵊泗列島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是長江流域滬寧杭等城市的天然屏障和門戶,是我國南來北往的國內國際船舶重要航道,又面對蔣介石集團盤踞的臺灣、大陳、南漁山諸島嶼,臨近美國在日本和朝鮮的諸多軍事基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但是,舟山群島的定海縣歸浙江省寧波專區所屬,而嵊泗列島的嵊泗縣則歸江蘇省松江專區管轄。守備舟山、嵊泗的陸海軍也分屬不同單位領導,沒有統一的司令部。舟山、嵊泗如此分割的黨政軍體制,很不適應舟山群島、嵊泗列島的重要地理位置,不利于平時經濟國防建設,更不利于戰時作戰防守。為此,彭德懷向中央建議,以浙江省的定海縣和江蘇省的嵊泗縣,新建浙江省舟山專區,相應地建立舟山地委、專署,歸屬浙江省委和舟山軍政委員會雙重領導。舟山群島警衛司令部改為舟嵊要塞區警備司令部,統一舟山陸海軍作戰防守指揮。舟山黨政軍領導組成舟山軍政委員會,平時統一籌劃領導舟山重大經濟國防建設,戰時統一指揮作戰防守?!保?014年版《舟山文史資料第十八輯——歲月行舟》)1953年2月27日浙江省委電報華東局告江蘇省委,決定組建舟山地委,“請江蘇省委通知嵊泗縣委派人到廿二軍黨委與地委接上聯系,并建議江蘇省委選一地委級干部參加地委委員任副書記或副專員”(1992年版《舟山市志》)。1953年6月2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報華東行政委員會備案,嵊泗縣劃歸浙江?。?002年版《江蘇省民政志》)。
隨著國內外局勢的逐漸穩定,中國開始步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8年,因上海市人口眾多,郊區面積較少,在市政建設規劃、下放干部勞動鍛煉、副食品供應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向國務院報告,請求國務院批準,將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3縣劃歸上海市管轄。1月17日,國務院電復江蘇省人民委員會、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同意將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3縣劃歸上海市領導。1958年11月2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2次會議通過將江蘇省的川沙、青浦、南匯、松江、奉賢、金山、崇明7縣劃歸上海市。(2000版《上海市民政志》)據時任上海第二商業局局長的裴先白回憶:“當時上海要是不擴大郊區的話,有兩個問題不能解決:一個是副食品的種植養殖不能解決。我們管蔬菜管副食品的部門,感覺自己手里沒點東西不行,那有東西就要有土地;第二個就是沒有路走了。因為上海‘一出門,就是江蘇的地方了。我們在這邊修馬路,一下就修到了路口上,跨過去那邊就是江蘇省的地方,而他就不給你接著修路,因為他不需要。所以,上海的城建部門也支持我們的意見。”(2010年10月《現代上海研究論叢》第8輯)1959年6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市召開了全國大中城市副食品和手工業品生產會議。在會議上,上海市提出“有必要建立一個海洋漁業捕撈生產的基地”,以確保本市水產品供應基本自給。為此,上海市提出“嵊泗列島與本市臨近,該島居民所需工業品和日用品絕大部分歷來由本市供應,他們生產的魚貨主要也供銷本市”,因此“擬將嵊泗列島劃歸本市領導”。(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將《關于請予批準將嵊泗列島劃歸上海市領導的報告》)上報國務院得到批示后,1960年12月26日上海市委發布滬委〔1960〕第248號通知:自1961年1月1日起,嵊泗人民公社從浙江省劃歸上海市領導,該地區的全面工作由市農委代管,漁業生產工作由市水產局管理指導(2011年版《嵊泗縣海洋漁業志》)。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領導后,漁民生產的海產品幾乎全部投售上海市場。為了平穩度過困難時期,上海市臨時實行“以魚代肉”的辦法,一張肉票可買兩公斤魚。1962年3月,上海市第一書記柯慶施在一次大會作報告時評價嵊泗:“嵊泗劃過來時間不長,對副食品的供應貢獻不少,上海人民吃到了新鮮的海水魚,增加了營養,更重要的是密切了黨和群眾的關系。”(2014年版《嵊泗政協文史資料第十六輯——列島記憶》)
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蔣介石妄圖乘機反攻大陸。1962年1月29日,鄧小平受毛澤東委托,在北京飯店主持召開重要會議,專題研究加強舟嵊地區黨政軍統一領導問題。羅瑞卿、許世友、陳丕顯、曹荻秋、江渭清、江華、李靜等參加會議。大家一致認為:舟山群島地處國防前線,對保衛上海、杭州灣和長江口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此,必須解決舟嵊地區軍隊領導體制和地方行政管理體制不統一的問題。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平時統一經濟建設,戰時統一指揮。在談到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問題時,鄧小平指示:“把地方工作統一起來歸浙江省,該地區的地方行政體制可組織一個地委,下屬五個縣委,縣的領導機構要小,精干一些,地委主要負責干部配備要強??傊?,舟嵊地區要實行軍事、政治、經濟三統一”。根據這次會議精神,中共浙江省委研究并于1962年4月報中央批準,恢復舟山專區及定海、普陀、岱山三個縣的建制,并設立大衢縣,原屬上海市管轄的嵊泗人民公社恢復縣建制,劃歸浙江(由舟山專區管轄)。地、縣委主要負責人由駐軍領導兼任。(1992年版《中國共產黨浙江省舟山市組織史資料1926.12—1987.12》)1962年4月23日,中共上海市委宣布“上海市所屬嵊泗公社劃歸浙江省,即日起開始交接,4月底前交接完畢。1962年5月1日起由浙江省領導”。1962年5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嵊泗列島重新劃歸浙江省。
眾多史料告訴我們,嵊泗列島在建國后劃歸浙江省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對整個舟山群島實施統一的地方行政管理,以期做到該地區黨、政、軍、經、群的體制統一,其目的就是確保東海前哨的海防無虞。這一切都是由嵊泗列島的重要國防地理位置決定的,所以嵊泗列島沒有為了解決上海的副食品供應而像另外十個江蘇縣那樣留在上海。至于坊間所謂“江蘇拿嵊泗和浙江換太湖”的傳言更是無稽之談。
(責任編輯:劉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