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潤


靠助學金完成學業的農家女最終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出生在浙江省紹興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因為患有眼疾,無法勞作,全家靠母親賣山貨維持生計。李蘭娟知道自己上學要靠助學金,很不容易,所以學習很努力,成績一直優秀。高中畢業回村后,李蘭娟深知鄉親們看病難,就當起了赤腳醫生。當時村里400多戶人家都認識她,說她“進門狗不叫”,就是說她和鄉親們特別熟,熟到連鄉親們家的狗都認識她了。那時候,她通過自學及到省中醫院學習針灸技術,把人體經絡背得滾瓜爛熟。1970年,23歲的李蘭娟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畢業后被分配到浙大一院感染科,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2005年,她成為國際上最大的人工肝科研聯盟的主席,并以“中國傳染病學第一人”的身份,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丈夫鄭樹森也是一名院士,他們同在上世紀70年代就讀于浙醫大,相識相戀。如今,他們已結婚幾十年,仍然恩愛如初。
2003年抗擊非典時,李蘭娟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4月10日,杭州一醫院出現3名疑似非典病人。當晚,她和專家進行會診,于22點左右確診3人都感染了非典。凌晨,李蘭娟組織召開緊急會議,提出立即把確診病人的親屬和所有接觸者全部隔離觀察。此外,她親率攻關小組連夜采樣,對SARS病毒進行深入的細菌分析和研究,在48小時內獲取了病人的病毒特異性核酸,為全國第一。與此同時,在短短一夜間,他們把1000多名接觸者全部找到并隔離。當時,李蘭娟的決定引發了不少人的質疑,但她堅持這么做。隨后,浙江率先健全了省、市、縣三級疫情監測網絡。浙江省累計對11萬多名有接觸史的人員實行隔離觀察,衛生部門參與疫點、留驗點及車站、碼頭、機場等疫情監控的人員達到5萬人次以上。事后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那次疫情,由于早期傳染源得到很好的控制,浙江沒有發生醫務人員感染事件,也沒有出現“二代感染”的病例,得到了上級的贊許和央視等媒體的報道。
2013年,一種新型傳染病在我國東部省份出現,死亡率高達50%。突發疫情后,李蘭娟帶領團隊在5天內確認了新型H7N9病原,并向全球公布了病毒全基因序列。通過研究,她的團隊發現活禽市場禽類與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達99.4%,獲得了H7N9病毒從禽向人傳播的科學依據,并向政府建議關閉活禽市場,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此外,她與團隊成員還利用反向遺傳技術成功研制了我國首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種子株,打破了我國流感疫苗株一直依賴國外提供的歷史,也使得我國避免了一場像SARS一樣的全國性災難。其間,李蘭娟率團創造了“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經驗,得到了全球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
2018年1月8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李蘭娟領銜,聯合11家單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她第四次以項目第一完成人的身份,站在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上。說到這些成就,李蘭娟一直說,都是集體的功勞。
向國家提出建議:對新冠病毒按甲類傳染病管理;武漢要嚴格封城,人員不進不出
2020年春節前,武漢出現新冠肺炎疫情。1月18日,受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委托,李蘭娟和鐘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達武漢,聽取了武漢的有關情況匯報,查閱相關資料,查看有關現場研判疫情,然后連夜回到北京,向國務院以及國家衛健委做了匯報。李蘭娟說,這次武漢之行非常關鍵,專家組討論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已經證實了有人傳染人的病例。他們在武漢提出一定要“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盡量讓病毒不要再傳播給第二代、第三代人,導致疾病蔓延。此后,李蘭娟率領團隊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曾多次表示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
李蘭娟說,到過武漢現場后,她很揪心,隨后幾天一直關注武漢以及全國各地的疫情發展情況,發現武漢出來的人導致了各個省出現感染病例,全國二十幾個省都有輸入性病例,而且有的省可能已經產生了第二代感染。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再繼續擴大感染,如果其他的省沒有控制住疫情,也像武漢那樣蔓延,后果不堪設想。聽過專家組的匯報后,國務院很快把這個傳染病設定為乙類傳染病。李蘭娟提出:必須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嚴格控制、切斷傳染源,以避免傳染病發生大流行;疫情控制刻不容緩,武漢要嚴格封城,人員不進不出。1月23日,國家就采取了封城措施。
在央視1月28日晚《新聞1+1》欄目中,白巖松連線李蘭娟,問她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離出了3株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株,是否意味著我們離擁有疫苗已經很近了,她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她說,分離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株,等于我們有了疫苗的種子株。把種子株培養,就可以變成疫苗株。通過疫苗株我們就可以制備疫苗。但這還需要一些時間。目前,李蘭娟的科研團隊正爭分奪秒,日夜攻關。
駐扎武漢專門救治危重病人,不打贏抗疫戰絕不撤退
自抗疫戰打響以來,像鐘南山、李蘭娟等高端科研人員備受社會關注。李蘭娟被一些網友稱為“李奶奶”。她兒子鄭杰在個人公眾號上說:“日歷上,母親自1月17日后,就在我的視野里消失了整整7天……深夜送她回去的路上,她又冷又困。從18日開始到29日,母親沒有一天不是2點之后睡的。她接受采訪、會診疫情、巡視病房、投入救治、網上遠程指導全國相關醫院的收救工作,還要親自接診、與患者交流接觸……母親太忙了,也確實太累了。大年三十,本是家人團圓之日,可母親要赴北京參加會議,晚上9點多她從北京返回杭州,晚飯來不及回家吃,就在機場吃了一份餃子?!笨旃澴嗟纳睿瑢钐m娟來說已經是一種常態,她也已經形成了習慣,晚上睡得再晚,早上起床的時間都是固定的。李蘭娟說,在這非常時期,老百姓希望聽到專家的聲音,希望對最新情況有一些準確的理解。她也希望媒體能把信息準確地傳達給百姓,便讓助手專門弄了一個小工具——李蘭娟院士留言板,希望能給武漢的民眾和一線醫護人員一個傳遞心聲的渠道。
不僅如此,李蘭娟更希望到武漢抗疫一線。2月2日凌晨4時45分,由她領銜的浙江高級別專家組乘坐的火車抵達武昌。在賓館稍作休息后,他們就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開始對接工作。這次她主動請纓,由她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陳作兵教授等組成的10人專家組,包括感染科、呼吸科、重癥監護、人工肝治療方面的專家,專門幫助救治武漢的危重病人。2日下午,他們全面入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重癥監護室、隔離病房、發熱門診,與本地專家打配合戰,共同救治重癥患者。她和團隊成員“主攻”危重病人,以降低患者死亡率。談及此次出征,李蘭娟的兒子說,母親此次去肯定有風險,他和爸爸很為她擔心,但他們知道,這個時候,即便風險再大,他們也攔不住李蘭娟,所以只能在后面默默地支持她。
李蘭娟說,她這次出征武漢,不僅帶了浙江醫學界的精兵強將,還帶了最先進的儀器設備,不打贏這場戰役絕不撤退。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