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何裕民
對于很多腫瘤科醫生來說,告知患者“癌癥復發轉移了”,會比告知他“確診為癌癥”更為沉重。因為大多數癌癥都是死于復發轉移,即便是早期治愈率極高的癌癥,一旦復發轉移,治療難度也將成倍增加。
復發癥狀和原發癥狀不一定一樣
●本刊記者:老王胃癌三年,近日突然復發,并沒有任何初次患病的癥狀,令他難以接受!
○何裕民:癌癥復發時的癥狀與初次確診時的癥狀并不完全一致。有位患者2016年底確診為“鼻咽癌”。2018年底,來復診時說“恢復得很好,治療了一年半都沒復發”,還開玩笑說“從放療后,感覺身體虛了,想用中藥調理調理,也給自己續續命”。又說“年紀大了,左邊耳朵都耳鳴了,老覺得耳朵里有風在吹”。聽到這我慢慢收起笑容,建議他做個CT。過了幾天,他拿CT報告單,果不出我所料,復發了。他感到很神奇,問我如何發現他復發的,他并沒出現初次確診時的那些癥狀。其實,很多癌癥復發時的癥狀與初次確診時的癥狀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的癌種,其復發轉移時的癥狀有其獨特點;也有很多復發轉移癥狀在癌癥類型之間是共通的。
七大征兆提示可能復發
●本刊記者:那有沒有什么征兆提示可能復發呢?
○何裕民:一般復發前可能有七大征兆——
1.原發癥狀:在經過一系列治療后,病情穩定了一段時間,原發部位又出現了與初次確診時相似的癥狀,如包塊、結節等,并可呈進行性加重。
2.疼痛癥狀:除原發部位局部疼痛外,還可出現背痛、腰痛,或其他部位的疼痛等,夜間痛甚,逐漸加重,一般多見于骨轉移。
3.消瘦癥狀:治療后,體重應保持相對平穩狀態,如某段時間出現不明原因消瘦、乏力,或貧血等癥狀時,應引起重視。
4.淋巴結癥狀:應時刻關注身體各部位淋巴結情況,防患于未然。如頸部、下頜、鎖骨窩、腋窩、腹股溝等處出現無法解釋且無痛淋巴結腫大,立即就醫。
5.發熱癥狀:不同癌種發燒特點不同,但與普通感冒發燒有很大區別的。癌癥患者發燒一般不超過38度,還可在午后、夜間出現體溫升高癥狀。用抗生素、抗過敏的藥物一般作用不大,反而應用抗癌藥后可退燒。當出現這種不明原因的低燒時也應引起警惕。
6.出血癥狀:出血也是復發轉移患者常出現癥狀之一。如咯血、嘔血、無痛性血尿、黑便、陰道流血、鼻衄,或身體其他不明原因的出血等,都應及時就診。
7.阻塞癥狀:管腔的狹窄,甚至堵塞也是常見癥狀之一,這是因管腔內的腫瘤增大。若在食管,可見吞咽困難;若在氣管或咽喉,可見氣短、聲音嘶啞,或語不出聲等癥狀。
●本刊記者:看來,還是要積極改善自身“土壤”,不給癌種子卷土重來的機會。謝謝何教授,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