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靂
202R年,A國的反恐專家面臨一個詭異的局面。一方面,基于公共場所和互聯網輿論的監控分析顯示社會運行一切正常;另一方面,通過對公民手機麥克風和攝像頭的廣泛長期秘密調用,表明某些人群中出現了恐怖襲擊的關鍵信息。情報部門懷疑是臭名昭著的X組織,正想展開深入調查時,這些信息又很快消失在日常生活的龐大數據中。
究竟是情報部門過于敏感,還是X組織的恐怖襲擊即將來臨?總統打了一個寒顫,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對,給我接DCT。”
DCT是A國最新成立的“無人機反恐部門”,配備了最尖端的技術,但尚未經歷實戰。收到指示,DCT立即加入了行動。全國所有的民用無人機,都在DCT的后臺操作下開啟了一些秘密任務,連無人機的操作監控人員都絲毫沒有察覺。

“嗨,馬克,你有沒有覺得今天所有的無人機好像耗電特別快?”在B州物流無人機管理中心,一名監控人員看著眼前的運營數據統計,轉向了旁邊的同事。在他眼前的大屏幕里,是全州范圍內數十萬架快遞無人機的實時動態數據。這些辛勤的“小蜜蜂”日夜不停地忙著把快遞送往千家萬戶。
馬克放下咖啡,看了一眼數據:“或許是這幾天的強風和寒流。別擔心老弟,如果一部分無人機耗電多,可能是故障,但所有的都這樣,那就是天氣了。”
“是啊,這該死的天氣……”
實際上,全國不僅有數以百萬計的物流無人機,還有大量的植保無人機、消防巡邏無人機、電力巡線無人機等,都開啟了額外的秘密任務。當它們飛過城市鄉村時,就順便利用機載傳感器,補充公共監控系統的盲區,并把數據上傳到DCT的云計算中心。比如,用機載避障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定位每個公民的活動情況。畫面清晰時,會對嘴唇動作和表情加以分析,進行話語的文本還原,并進一步提取語義。當這些無人機在用激光雷達避障時,將激光打到玻璃窗上,感知極為微弱的振動,從而還原房間里的聲音。用這種方法甚至能監控行駛的私人車輛:空中經過的無人機通過激光測距儀測量車窗的振動,就能在遠處還原車內的聲音。當然,對于A國的智能駕駛汽車,車內和車輛周邊的一切早已不再是秘密。
恐怖分子很狡猾。他們意識到隨身攜帶手機、駕駛智能汽車,以及在公共場所低聲談論都會暴露自己,因而改變了行動方式。但他們萬萬想不到,即使是開著老式的汽油皮卡,奔馳在鄉村公路上,在車里談論的一切也會被1000碼(1碼=0.9144米)以外的一架撒農藥無人機“聽”得一清二楚。
隨著海量竊聽信息的匯入,DCT在24小時內便獲得了突破性情報。結論令人大為震驚:全國有上千名X組織的恐怖分子,裹挾了幾乎同等數量的平民作為人質,將以無人機襲擊、汽車炸彈、爆破、槍擊等多種方式,同時在全國多地發動襲擊,甚至可能掌握核生化武器。而此時距離發動襲擊已不足6小時!
A國武裝部門全面啟動了最高戒備,并根據DCT搜集的情報展開偵查搜捕。與此同時,DCT開始向嫌疑區域大量投送專用的反恐無人機。
這些無人機多種多樣,有的在中高空巡邏,掌控全局;有的停棲到嫌疑目標街對面的房頂上、倒掛在樹枝下、貼附在墻上,通過可見光、紅外成像、激光竊聽、無線電監聽等多種方式監控目標;還有的微型無人機腐蝕開防護網,順著通風管道成群進入建筑物內,或飛或爬,悄無聲息地分散滲透進一個個房間,不但繪制出建筑物內部的布局結構,還實時掌握人員活動情況。
有了DCT的協助,A國武裝部門的突襲效率大為提升。恐怖分子經過倉促抵抗,紛紛被捕或被擊斃,一大批被裹挾的平民得以逃脫魔爪。

就在總統以為危機即將化解,準備表彰DCT的卓越功績時,5座城市突然遭到了壓制式的電磁干擾和網絡攻擊,衛星導航信號也完全中斷。正在外面作業的民用無人機紛紛墜落,損失慘重。與此同時,DCT突然偵測到奇怪的信號。該信號很快被破譯了出來:“行動提前,倒計時30分鐘!”
“倒計時30分鐘!不,現在還剩20分鐘。紳士們,說說你們的看法吧!”總統看了看手表,雙手手指交叉在一起,目光來回碾壓著面前的兩個人。總統助理站在總統身邊,也一臉鐵青。
“到目前的最新情報顯示,目前在全國5座城市,還存在大約187名漏網的恐怖分子。他們挾持了數量不明的人質,掌握包括無人載具在內的遙控爆炸裝置,可能含有核生化戰斗部。武裝部隊正全力以赴搜尋并擊斃這些匪徒,同時排查電磁干擾源。我已下令投入所有的預備力量,不到最后一刻,絕不放棄希望。”掛滿勛章的將軍毫不退讓。他站得筆直,只是嘴角一直在微微抽搐,豆大的汗珠滴在硬朗筆挺的衣領上。
誰都知道,如果再有2個小時或許還有點希望。20分鐘?不可能了!
“有希望談判嗎?”總統嘆了一口氣,似乎并未絕望。
“×組織向來……您知道的……”站在一邊的助理忍不住插話。總統望向將軍旁邊那個一直未發言的人:“那么,保羅,DCT還有辦法嗎?”“辦法倒是有,不過在電磁干擾下,操作員不能實時控制武器,必須依靠武器自主搜索和攻擊……這恐怕涉及法律和倫理問題。”保羅推了推眼鏡。由于倉促間被傳喚到總統府,他甚至還穿著格子襯衫,里面露出鋼鐵俠的T恤。這讓他多少有些不自在。
總統點了點頭,“我知道你想說的是什么。不過,擁有自主決策權的機器殺死人類已經不是一兩天了。早在上個世紀末,反艦導彈飛到目標區域,打開搜索雷達,鎖定一條船,并把它擊沉,中間并不需要人類參與;主動雷達制導的‘發射后不管的空空導彈也是如此。對于自主化武器人類只管按下發射鍵,剩下的就靠武器自己去獵殺別的人類了。”總統站了起來,“每天都有致命的交通事故發生,自動駕駛事故率遠低于人類司機。可一旦自動駕駛出了哪怕一次事故,就會被全社會抨擊。你是愿意全國遭受核生化襲擊,還是按下按鈕,授權機器殺死幾個該死的混蛋?”
無數的微小型獵殺無人機從DCT的地面和空中載具里釋放出來,猶如被捅了窩的馬蜂。在秒針倒計時的嘀嗒聲中,這些嗡嗡叫的東西飛快地撲向嫌疑地區,展開搜索。與民用無人機不同,即使沒有衛星導航信號,它們也能自己睜眼“看”世界。依靠可見光、紅外和超聲傳感器,它們不但能穩定飛行,還能協作探索陌生的環境,建立統一的地圖。
由于擁有最高等級授權,這些獵殺無人機在發現人類之后,會進行面部識別確認、虹膜確認、行為模態確認,一旦認定目標立即攻擊。1~2克聚能裝藥擊中要害足夠致命。對于有防護的目標人員,如果無法獵殺,則上報到上級作戰平臺,依靠更大的無人機進行攻擊。從10克到100千克,總有一款獵殺無人機能完成任務。而這一切,均是全自主進行,電磁壓制僅僅是限制了通信距離而已。
僅僅10分鐘時間,當倒計時的指針指向0,一切都平靜了,沒有一起恐怖襲擊得逞。
獲救平民正裹著毛毯接受媒體采訪,背景畫面里還有零星可見的無人機殘骸。飽受恐襲之苦的A國終于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總統來不及接見歡呼的人群,他要的名單已經由助理送來了。自動駕駛的事故率再低,終究還是會有事故。當機器匹配到目標并發起攻擊時,需要清除沿途障礙物,這些障礙物可能會包括……總統翻了—下名單,決定不再糾結了。助理突然提示了—下,總統這才發現名單里有一張紙條。不,是一個信封。封面沒有任何字。他撕開信封,里面有一行老式打字機打印的字和一張膠卷照片:“經查證,保羅是Y組織的核心成員。”
總統一驚,猛然回頭望向窗外,那里似乎并沒有無人機,連忙合上紙。但照片里保羅身上的T恤和背景Y組織的旗幟卻深深印在他腦海中。
盡管故事是虛構的,但現實生活中無人機的功能卻是日益強大,智能化水平也日益提升。要想用于造福人類,而非危害人類,不但依賴對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完善,對倫理的深入剖析,也依賴于每個研發者和使用者的自我道德約束。啟動終結者的那個按鈕,你準備按下去嗎?

(責任編輯/岳萌 美術編輯/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