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衛春
【摘 要】目的:研究對血液病患者實施強化心理護理,對其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4例血液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7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予以強化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態。結果: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t=22.0665、20.6444,P=0.0000、0.0000;且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得分高于對照組,t=12.7533,P=0.0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強化心理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血液病;強化心理護理;治療依從性;不良情緒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當人體的血液、骨髓、淋巴組織等涉及到造血系統的部分出現病變,則可能出現各種血液病,多以貧血、出血、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常見的血液病包括急性、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癥,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可能導致血液病的原因很多,如環境污染、家族遺傳、免疫功能、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等。臨床數據顯示[1],隨著現代工業發展迅速,此類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雖然在治療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許多隱患,需要提供整理醫療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4例血液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7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齡28-71歲,平均年齡(48.23±4.45)歲;其中白血病7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5例,骨髓瘤3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2例;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48.56±4.37)歲;其中白血病9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4例,骨髓瘤1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3例;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74例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用藥指導、體征監測、并發癥預防、制定飲食方案等。其中觀察組37例患者在上述護理措施基礎上附加強化心理護理:①組建心理護理小組,共同探討血液病患者可能出現的情緒問題及解決辦法,以此制定初步護理規劃,確保組內成員充分了解強化心理護理的目的、重要性及具體操作流程[2];②患者入院后主動與其溝通,了解患者具體情況,建立個人檔案,并結合上述護理規劃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③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心理狀態、經濟收入等情況合理安排疾病相關知識講解,并發放淺顯易懂的圖文學習手冊,使患者正確了解自身病情,以及現階段的治療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④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取得其信任和支持,使其明白家屬的支持和鼓勵對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⑤強化溝通技巧,注意工作態度,需耐心、溫和,杜絕冷漠、敷衍;⑥對患者予以重分的尊重,耐心解答其疑問,鼓勵其培養不影響治療的興趣愛好;⑦可采取音樂等輔助療法,進一步紓解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根據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74例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分值與心理狀態成反比;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治療依從性,滿分100分,分值與依從性成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行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型數據以()表示,行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24.13±2.35)分、(25.36±2.48)分,對照組分別為(38.65±3.24)分、(39.02±3.17)分;比較顯示,觀察組兩項分數均低于對照組,t=22.0665、20.6444,P=0.0000、0.0000,有統計學意義。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獲得(96.48±5.36)分,高于對照組(82.19±4.21)分,t=12.7533,P=0.0000,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血液病在臨床上可大致分為三大類:白細胞疾病、紅細胞疾病、出血或血栓性疾病;很多對該病不甚了解的患者及家屬將其歸為不治之癥,極易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等不良情緒,但事實上血液病包含各種不同情況,且許多病癥可在治療后取得較好的效果,如貧血等[3]。另一方面,以往臨床上對血液病患者多采取常規護理模式,雖然也涉及一部分心理護理,但因為缺乏針對性,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強化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無論是治療依從性還是心理狀態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強化心理護理能夠更為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且李紅、黃樂聽等人也認為強化心理護理對患者在治療出現的各種負面情緒具有顯著緩解作用[2、3]。筆者認為出現這種結果是因為強化心理護理具有以下優點:①以往的心理護理忽略了家屬的作用,而本研強調了家屬對患者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還可以促進患者家庭和睦及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打下基礎;②加強溝通技巧,根據患者家屬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講解疾病,既可以達到健康知識普及的目的,同時不會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逆反情緒;③強調良好的服務態度不是以同情為主導,而是以尊重為根本,使患者在治療中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家屬及醫護人員的關愛,避免其出現孤寂感、以致厭世情緒;④實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可以徹底解決引發負面情緒的根本原因;⑤適當的輔助療法可以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并提升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強化心理護理是針對血液病患者出現的各種負面情緒,將常規護理措施進行重點升級,其臨床效果非常理想,具備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屈偉俠,舒玉琳,牛婷婷,etal.心理護理對血液病患者輸血恐懼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 42(2):382-384.
李紅,張麗珍.心理護理對白血病化療患者希望水平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6,36(4):433-435.
黃樂聽,徐武秀,林海玉,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者情緒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 22(11):1569-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