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護理在兒童預防接種的重要作用。方法:隨機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間預防接種兒童580例為研究對象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29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法,對比兩組發生并發癥和副反應的發生率,以及接種兒童家長對護理人員接種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干預組接種兒童發生并發癥和副反應的發生率,以及接種兒童家長對護理人員接種工作的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人性化護理在兒童預防接種的重要,不但可以提高醫療服務質理,還可以使預防接種更規范化,值得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兒童;預防接種
【中圖分類號】R65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預防接種是有效增強兒童體質和防止疾病的重要手段,當今社會每個家庭都把孩子當作生活的核心,隨著二胎生育政策的放開,如何能夠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預防疾病的發生,成了每個孩子父母的心愿,同時也是提高我國人口質量的必要任務[1]。而人性化管理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筆者隨機選取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預防接種過的兒童中進行護理干預,探討人性化護理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重要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的選取
隨機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間預防接種過的兒童5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290例,年齡均在0歲至6歲,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男童150例,女童140例。干預組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男童160例,女童130例。預防接種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滅活疫苗、百白破和白破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11種。兩組兒童的相關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采取的方法
1.2.1 常規護理方法(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即接種兒童根據接種時間,由家長陪同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預防接種,先至窗口辦理預防接種證查驗等手續,并由工作人員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然后由家長陪同兒童按序接種。接種時,護理人員按規范操作,接種后,要求家長陪同兒童在等候區觀察半小時,看有無并發癥或副反應出現。
1.2.2 人性化護理方法(干預組) 干預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法,即在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增加人性化關愛,突出“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認真將“三心”即愛心、用心、誠心運用到預防接種整個流程操作中,主要有:(1)對到達接種時間的兒童由工作人員進行電話告知,家長陪同接種兒童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至窗口辦理接種手續;(2)護理人員對接種兒童進行預防接種證查驗等手續,同時對接種兒童的相關信息、接種的時間以及最近有無身體疾病等進行嚴格核實,信息核實完后,對兒童進行體格檢查,如兒童呼吸頻率、心跳頻率、體溫等項目并做好相關記錄[2],確保接種前的把關,最大化降低兒童在接種過程中出現副反應或并發癥;(3)對兒童家長做好宣教工作,除在接種區域張貼疫苗名稱、預防疾病、接種方法、一般禁忌癥、特殊禁忌癥和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富有童趣的宣傳畫,使家長知道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家長更多的了解預防接種的知識;(4)接種護理人員均有相應的接種資格證,同時在疾控中心進行相應的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確保接種時能嚴格按照規范、流程和相關規定進行操作,確保接種順利,減少接種兒童的恐慌和不必要的糾紛;(5)在接種時,除安扶兒童外,還要家長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接種,尤其是3歲以后的兒童更要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使得兒童和家長沒有緊張、恐慌和焦躁的心態,從而確保順利接種;(6)接種完畢后,告知相關注意的事項,設置專門觀察區進行觀察,觀察區有舒緩的音樂及兒童玩具等,同時護理人員不定時進行咨詢,防止出現并發癥或副反應。
1.3 觀察標準
對兩組采用不同護理方法的兒童及家長,分別進行并發癥或副反應發生率及滿意度分析,其中并發癥或副反應發生率有一般反應(局部紅腫或硬塊、嘔吐、腹瀉)和異常反應(發熱、皮疹)等指標,滿意度有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等指標,利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兒童家長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0.0軟件對兩組采用不同護理方法的兒童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和率(%)表示,采用t檢驗,P<0.05,則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接種兒童并發癥或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干預組接種兒童發生率為5.52%,對照組接種兒童發生率為12.76%,經測算為9.158,P值為0.002,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接種兒童家長滿意度對比 制訂問卷調查表,分別對兩組接種兒童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得出的結論為:干預組滿意度為45.17%,對照組滿意度為31.38%。經測算為11.676,P值為0.001,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結論
3.1 將人性化護理運用在兒童預防接種工作中,既是預防接種工作向更高層面發展的需要,也是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樹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象、贏得人民群眾掌聲和緩解醫患矛盾的重要舉措,為預防接種規范化、標準化奠定了扎實的基礎[3]。
3.2 在兒童預防接種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可以使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使接種兒童和家長感受到溫暖,從而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進行預防接種,增加了預防接種的工作效率,減少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的發生,不僅提高了預防接種的質量,也提高了疫苗的預防接種率,做到了“雙贏”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和“四滿意”,即社會滿意、人民群眾滿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滿意及接種兒童和家長的滿意[4]。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可以改善醫療服務質量,使預防接種更規范化、更標準化,而且還可以提高接種兒童和家長的配合性,提升預防接種的滿意度,降低并發癥和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在預防接種工作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疾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5:24.
王群.系統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觀察[J]飲食保健,2017,14:214-215.
楊丹.社區預防接種人性化護理分析與對策[J].醫藥與保健.2014,7(22):101.
曾德芳。人性化預防接種服務體系的構建[J].現代院管理,2013,4(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