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山
【摘 要】目的:探討喉罩麻醉和氣管插管麻醉在小兒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行氣管插管麻醉,觀察組行喉罩麻醉,比較兩組患兒的麻醉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麻醉總有效率97.73%,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麻醉總有效率77.2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拔管時間和清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麻醉中采用喉罩麻醉能夠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且縮短拔管時間和清醒時間,減少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喉罩麻醉;氣管插管麻醉;小兒麻醉;效果
【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小兒患者由于身體機能、免疫抵抗能力等方面都較低,在幼兒患病進行麻醉上的要求也就相對于一般患者來說要高得多。就目前來說,醫院針對患兒進行麻醉的方式主要有氣管插管麻醉和喉罩麻醉。一直以來,大多醫院對患兒進行的麻醉方式為傳統的氣管插管麻醉。此種麻醉方式在患兒麻醉上有著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時常會有并發癥出現,影響著患兒的恢復進度。相對于氣管插管麻醉來說,喉罩麻醉方式是一種較新的麻醉方式,其主要是聯合氣囊來對咽喉腔和食道進行封閉[1]。喉罩器械主要包括氣囊和充氣閥,無需利用喉鏡和肌松劑即可進行置入。喉罩屬于一種特殊的通氣管,其前端連接著一個硅膠質地的扁長套,且大小正好能夠蓋住喉頭。在針對幼兒的麻醉上有著極高的臨床價值。本研究對在我院行手術的患兒分別采取上述兩種不同麻醉方式,比較兩種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拔管時間和清醒時間以及并發癥情況,旨在為臨床麻醉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男21例,女23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5.21±1.85)歲。觀察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6.02±1.49)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兩組患兒進行術前準備的方法為:①對患兒進行血壓和心率的監測。②為患兒使用0.01mg/kg 的阿托品進行肌肉注射。觀察組:①患兒進入手術室后,使用2-6?g的芬太尼、0.2mg/kg的咪唑安定、2.0mg/kg的氯胺酮、1-2mg(>3歲患兒)的丙泊酚、0.3-0.5mg的阿曲庫銨對其實施麻醉誘導,經面罩為其給氧3-4min。②根據患兒的體重和年齡,為其選擇適合的喉罩。為患兒盲探插入喉罩,為年齡<3歲的患兒持續輸注2mg/(kg·h)的氯胺酮溶液,為年齡>3歲的患兒持續輸注5-8mg/(kg·h)的丙泊酚,以維持麻醉。③全程麻醉操作均需由同一麻醉師實施,在進行麻醉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對照組:①在患兒進入手術室后,使用2-6?g的芬太尼、0.2mg/kg的咪唑安定、2.0mg/kg的氯胺酮、1-2mg(>3歲患兒)的丙泊酚、0.3-0.5mg的阿曲庫銨對其實施麻醉誘導,經面罩為其給氧3-4min。②根據患兒的體重和年齡,為其選擇適合型號的氣管導管。從喉鏡為患兒插入氣管導管,為年齡<3歲的患兒持續輸注2mg/(kg·h)的氯胺酮溶液,為年齡>3歲的患兒持續輸注5-8mg/(kg·h)的丙泊酚,以維持麻醉。③全程麻醉操作均需由同一麻醉師實施,在進行麻醉的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
1.3 麻醉效果判定[2]顯效,經麻醉后鎮痛效果滿意,肌肉松弛度良好,牽拉刺激對心率、血壓無影響,無體動;有效,經麻醉后鎮痛效果良好,肌肉松弛度尚可,牽拉刺激對心率、血壓有輕微影響,或有輕微體動;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顯效23例,有效2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73%,對照組顯效18例,有效16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77.27%。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平均拔管時間(14.32±6.85)min、平均蘇醒時間(51.32±20.43)min;對照組平均拔管時間(36.56±14.34)min、平均蘇醒時間(120.56±31.76)min。兩組比較,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并發癥1例,明顯少于對照組5例,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小兒氣道本身的解剖和生理性特殊性會導致其麻醉過程中分泌物過多,并發生舌后墜,從而提高了上呼吸道梗阻的出現風險,引發呼吸抑制。小兒通常需要在全麻情況下接受麻醉,受到小兒年齡和生理結構的影響,麻醉過程中容易出現舌后墜以及分泌物增多等癥狀,造成患兒的呼吸道阻塞,嚴重可導致窒息。為了保證小兒麻醉的通暢性,通常使用喉罩麻醉或氣管麻醉方法。氣管插管麻醉安全、有效,但也具有一定的缺點,患兒頭部較大、頸部較短,自身體型問題影響了小兒插管,增加了難度。最易造成患兒喉部的損傷,水腫,呼吸不順暢等癥。喉罩是一種全新的聲門上通氣裝置,將面罩與氣管插管的麻醉優勢相互結合,近年來在小兒麻醉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結合既往報道來看,與氣管插管麻醉方式相比,喉罩對患兒體位無特殊要求,無需充分暴露患兒聲門,且操作方便,因此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麻醉操作對患兒喉頭以及器官組織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因此在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有重要意義[3]。同時,喉罩麻醉方案下能夠減少患兒應激性反應,無需借助喉鏡,減輕對患兒心血管系統以及氣道組織的刺激性影響,因此對提高麻醉效果,促進患兒術后恢復有關鍵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麻醉總有效率、拔管時間、清醒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小兒麻醉中,采用喉罩麻醉,能夠維持患兒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性,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保障麻醉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黃海燕.喉罩麻醉與氣管插管麻醉在小兒麻醉中的效果對比[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6):40-41.
陳友政.喉罩麻醉和氣管插管麻醉在小兒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9,40(8):1850-1851.
李芝一.小兒麻醉中喉罩麻醉和氣管插管麻醉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