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的趙春江是上海電力學院太陽能研究所名譽所長,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中國大陸地區安裝家庭光伏發電系統第一人”的身份。現已退休五年多的他,每天的時間基本都花在實驗上,研究太陽能余電如何有效利用。
2006年12月,當時還住在閔行區莘莊鎮陽明小區的他就耗資14萬元在自家屋頂安裝了國內第一套家庭光伏發電系統。從2006年到2012年的6年間,這座家庭式太陽能屋頂電站日均發電近9000瓦時(9度電),除了供家里白天用電外,剩下三分之一電量并入大電網。趙春江第一次收到“賣電”的電費是2011年,那一次,供電局向他的銀行卡打入1600元電費。
2012年,趙春江從閔行搬到了松江,他屋頂的太陽能電池覆蓋面積也擴大到40平方米,平均年發電量在3900度左右。
北京豐臺區的胡鈞同樣熱衷于低碳發明。2000年退休后,他利用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資,把自己家改造成了處處都節能的“低碳小屋”。
春寒料峭,胡鈞沒安裝空調暖氣的“低碳小屋”卻熱乎乎的。原來,他在客廳、臥室、陽臺的窗戶周圍,都盤繞著一圈乳白色的“水管”,胡鈞管這叫“門窗框散熱器”。“水管”里面是電線電纜,白天“水管”外接窗戶外的太陽能板發電散熱,晚上,可以通過家電供熱。胡鈞說,門窗框散熱器相當于給門窗加了一層“空氣幕”,將冷氣隔絕在外,釋放熱量。
此外,胡鈞在他家墻壁里面安裝了一個“智能夾層”。這是一種相變點(發生相變的臨界點)控制在15至25攝氏度的相變材料,它可以自然吸儲和釋放太陽能。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