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琳
有教養的孩子說話禮貌得體,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沒有教養的孩子把毒舌刻薄當伶牙俐齒,把口無遮攔當童言無忌。
大學時曾經給一戶人家做家教,他家女兒琪琪六歲,非??蓯?。琪琪是那種時刻把禮貌用語掛在嘴邊的孩子。無論和誰說話都是用詢問的語氣:這樣可以嗎?好嗎?比如她會跟保姆說:阿姨,你收拾東西看到我的書了嗎?可以幫我找一下嗎?媽媽出門時,她會跟媽媽說:路上小心喔,拜拜!對了媽媽,如果你看到路上有賣草莓蛋糕的,可以給我買一個嗎?謝謝。
我很驚訝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說話這么招人喜歡。仔細觀察才發現,琪琪的父母也是這樣的說話方式。比如媽媽會說:琪琪,請你先去洗手再拿餅干!再比如:琪琪,你幫媽媽把水果拿來好嗎?謝謝你喔!
當時不懂,覺得這家人客氣得有點虛假,如今想來,這家人真的是十分有遠見?!镀孑庹f》辯手馬薇薇曾說:“好好說話這件事,大學不教,人生必修”。因為語言就是一種習慣,日常生活中改變一下說話方式,就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所以,跟孩子說一萬遍好好說話,也不如自己把“請”和“謝謝”掛在嘴上。
其實,好好說話這件事從小學到大學都不教,只能靠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的耳濡目染。希望所有的家長們能夠以身作則地教會孩子:對幫助自己的人說“謝謝”;做錯了事情,勇于承認“我錯了”;對他人,不吝嗇自己的贊美;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摘自《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