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摘要: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現如今我國發展趨勢,這就為我國金融機構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此,加強對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管理,促進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現如今全國各地人民都在關注的話題。本篇文章將針對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且提出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控制策略。
關鍵詞: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控制
前言:
信貸風險是每一個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存在的風險之一,同時也是對金融機構影響最大的風險,嚴重阻礙了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對于金融機構貸款資產也存在著一定的影響。而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風險以及盈利是同時存在的,因此,在金融機構獲得盈利的同時要注重對于信貸風險進行研究,并且針對金融機構信貸風險通過合理措施進行有效控制。
一、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影響因素
(一)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控制制度不健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金融機構也在不斷的擴展,所以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在不斷的增大,但是在金融機構內部中,信貸風險的控制卻沒有緊跟發展進行不斷進步,最突出表現在金融機構中信貸風險的控制制度不健全,并沒有將信貸風險完全涉及在控制制度中,并且在實施控制制度時,控制制度與實際信貸風險狀況不符合。另外在金融機構中信貸風險控制的制度并沒有落實到實處,也沒有與其相配的管理制度,這就導致了在金融機構的內部中不能夠很好的對信貸風險進行控制,也不具備監管機構,也沒有健全的懲罰獎勵體系,那么這種情況下就導致在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控制中,沒有很好的責任追究的力度。而每一個金融機構中都應建立良好的責任追究力度,如果沒有良好的責任追究力度,那么在實際信貸風險控制工作中就不能夠將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控制制度很難有效實行。對于金融機構信貸風險來說,其影響因素非常多,如:市場因素、管理因素。道德風險因素,這給責任追究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另外,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控制制度不健全還會導致金融機構在運用的過程中信貸風險的控制相關工作人員以及信貸風險執行工作人員處在一個工作部門中,而這種現象的發生使得監督管理工作也不能夠更好的實行[1]。
(二)對風險缺乏正確認識,信用評估體系不完善
在金融機構中,信貸風險以及經濟效益是共同存在的,但是在現如今的金融機構中更為重視的卻是經濟效益,對信貸風險不具備一定的重視程度,并且更多人們會將信貸風險以及經濟效益看做對立面,對于信貸風險缺乏正確認識,這種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著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并且在現如今的金融機構中還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其一,相關金融機構不具備良好的信貸風險影響因素分析能力。其二,對于信貸風險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識,沒有正確的認識信貸風險。這兩種情況下就會為金融機構中信貸風險控制形成一定的阻礙。
除此之外,在我國的金融機構中,誠信是第一發展力,同時也是金融機構能夠更好運行的前提因素,對于金融就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誠信。金融機構誠信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客戶源,并且對于客戶來說當金融機構擁有更好誠信,才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所以誠信十分重要。而在我國的金融機構中并沒有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這就導致了客戶就不能夠了解金融機構的誠信,這種情況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機構的不確定性風險程度[2]。
二、金融機構信貸風險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信貸風險管理制度
在金融機構中,信貸風險控制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太多的問題,不能夠實現推進金融機構更好的發展。因此,金融機構應在原有的信貸風險控制制度基礎上進行完善,進而建立一個健全的信貸風險管理制度,并且注重在建立健全的信貸風險管理制度時要深入到每一個環節以及每一個影響因素中。另外在金融機構中要重視信貸風險控制管理制度,加強責任追究制度,將責任真正落實到每一個相關工作人員手中。并且還要建立完全的信貸風險管理崗位,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實施信貸風險管理制度。首先,要確定風險經理,風險經理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要根據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并且還要強化對信貸風險進行分析、實施信貸風險控制制度,根據信貸風險的控制為主要責任。其次,確定信貸風險主管,并且主管的確定要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這樣主管與主管之間就能夠實現信貸風險控制監督,以此強化信貸風險管理整體體系。再次,確定責任追究人員。在金融機構中要制定一套責任標準,這樣一旦金融機構中出現信貸風險相關問題,那么責任追究人員就要查清問題的發生起因、后果、并且查清出現信貸風險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員,并且要嚴格的按照責任標準制度進行秉公處理。另外,在建立完善的信貸風險管理制度是一定要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簡單來說就是轉變相關工作人員重經濟輕風險的思想觀念,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信貸風險管理制度的管理質量。
(二)優化調整風險組織架構
按照未來金融機構的發展戰略來說,優化調整風險組織架構,使得金融機構的管理層能夠直接領導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并且將信貸風險的管理情況直接匯報相關領導,能夠更好的實現信貸風險良好控制,并且能夠有效促進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
其次,要將信貸風險管理制度融入到業務中,根據客戶為基本要求,對信貸風險管理制度更好的優化。并且在信貸風險管理制度與業務相融合時,要建立風險經理以及業務經理兩個管理階層,這樣才能夠實現將信貸風險進行前移[3]。
再次,成立信貸風險測量部門,主要從事信貸風險的預防工作、防范工作以及風險的估量工作,并且要對測量信貸風險的工具加強研究開發,這種情況下能夠使得信貸風險管理工作更加詳細更加專業。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最后,建立一支健全信貸風險隊伍。在整個隊伍中要確定風險經理,這樣才能夠對信貸風險隊伍進行更好的管理。并且金融機構要對信貸風險管理集中培養、訓練,讓信貸風險隊伍能夠更好的進行工作。而在招收信貸風險工作人員時,也要嚴格篩選,要綜合性考慮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以及專業能力等等,這樣能夠更好的實施信貸風險管理制度。
(三)建立良好信貸文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機構的建立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競爭市場越來越激烈,而對于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來說,重視的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業務實力,文化也十分重要,并且良好的信貸文化也是金融機構中加強信貸風險內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其一,在金融機構中應積極培養每一個工作人員良好的信貸風險意識,并且傳授更多信貸風險知識,這種情況下是建立良好信貸文化的基礎。另外還要針對信貸風險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素質的培養,進而使得信貸風險隊伍成為一支高素質高專業的人才隊伍,為實現更好的信貸風險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樹立工種人員良好的責任意識,使其能夠做到盡職盡責。簡單來說信貸風險可大可小,并且具備長久性特點,因此,在信貸風險控制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具備信貸風險預防的責任意識。最后,要建立具有法律規定意識的文化建設,事實上在金融機構中信貸風險由風險變成現實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信貸風險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所以,在建設文化中一定要樹立法律規定意識[4-5]。
總結
對于每一個金融機構來說,信貸風險都是在經營的過程中不能被忽視的重要內容,并且對我國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強烈的影響,嚴重阻礙了我國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在金融機構運行中,金融機構必須要注重密切關注市場經濟以及政策等等的變化,并且要根據這些變化對信貸風險控制管理體系及時完善,這樣才能夠真正推動金融機構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孟亮,袁玲玲.“后脫貧時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防范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05):88-100.
[2]王娟.征信在防范區域金融風險中的作用探析[J].時代金融,2019(28):57-58.
[3]杜金富,徐潔勤,徐曉飛.如何有效防范化解信貸市場風險?——研究綜述與展望[J].金融監管研究,2019(08):1-15.
[4]王娜,魏征.淺析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9(19):8.
[5]徐源.大數據助推信貸風險管理創新探討[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