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更多樣化的客戶需求,金融脫媒現象加劇,商業銀行傳統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受到挑戰。商業銀行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逐漸向多元化經營方向轉型,轉變經營業務的范圍和結構,拓寬業務空間,增加收入來源,但多元化經營對銀行的盈利和風險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本文主要從風險平滑和傳遞、資源共享和競爭以及金融創新的角度分析多元化經營對銀行績效的影響。
關鍵詞:商業銀行;多元化經營;風險傳遞;資源競爭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金融科技不斷深化,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使以傳統存貸業務為主體的商業銀行的市場地位受到挑戰,盈利能力不斷降低,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長期發展,商業銀行就迫切需要轉型。隨著商業銀行減少對傳統信貸業務的依賴,發展多元化業務,創新金融產品,非利息收入不斷增多,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
一、商業銀行多元化經營及績效的概念
銀行多元化經營是指為了滿足多樣化的客戶需求,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銀行不斷擴大傳統存貸之外的業務。多元化經營主要體現為以下形式,一是商業銀行不斷擴大業務范圍,開發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二是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是通過組建控股子公司的方式來開展信托、保險、證券、基金、租賃等業務;三是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如銀證合作、銀保合作、銀基合作和銀期合作等。銀行績效使指基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特點,衡量績效時要兼顧盈利性、風險性和流動性。
二、商業銀行多元化經營的現狀
商業銀行傳統業務不斷細化,并積極開展新業務,從橫、縱兩方面不斷完善業務體系。商業銀行在傳統資產負債業務之外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到目前為止,我國商業銀行己形成以支付結算、信用承諾、顧問和咨詢、代理擔保等業務為主體的中間業務體系。除了中間業務外,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商業銀行也可開展如外匯、股票投資等業務。
依靠傳統存貸業務賺取利差的利息收入占比不斷降低,但仍占據銀行收入的主體地位,近些年非利息收入增長較快。2019年上半年銀行業非利息收入同比增加20.3%。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11.5%。如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由2008年的15.1%、15.2%和11.9%上升至2018年的26%、35.5%和39.6%。
商業銀行多元化經營是在不完善的金融市場環境下不斷發展的,監管層面的制度缺失及執行效率較低,銀行在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多元化經營水平整體不高,且不同銀行之間金融產品和服務存在趨同性,銀行沒有基于自身的定位和特色、業務對象、風控能力等,而是盲目效仿。不同規模銀行的多元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較大,信息優勢明顯,能率先行動,其非利息收入的規模和占比也明顯高于中小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增長對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依賴性較高,占比約80%,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不足,缺乏風險管理制度和專業人才。
三、多元化經營對銀行績效的影響
多元化經營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業務辦理,既能滿足客戶的存貸需求,也能為企業客戶提供交易結算和資本市場服務,為個人提供投資理財和代理等服務,增強銀行的客戶粘性。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增強,收入來源多樣化,風險分散化,但多樣化經營對銀行業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等也提出挑戰。分析多元化經營對銀行績效的影響主要從風險平滑和傳遞、資源共享與競爭和金融創新的角度來進行:
(1)風險的平滑與傳遞
商業銀行分散化的投資能夠降低資產組合的風險。業務過于集中于傳統信貸使銀行對信貸的依賴性過強,資產組合的集中度較高,分散投資使銀行面對環境變動時的靈活性更強,抵御外界沖擊的能力更強。
新業務的開展伴隨新的風險,不同的業務類型面臨的風險差異較大,而且非利息收入業務暴露出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極易向傳統業務傳遞,造成復雜多樣的風險交叉、蔓延和擴大。多元化經營下的信息處理難度更大,銀行需要專業人才及風險管理團隊、風險管理制度等才能保證不會出現較大的風險。中小型商業銀行相較于大型商業銀行在資金實力和信息儲備等方面能力較差,對于風險的分散能力較低。
(2)資源共享與競爭
多元化經營能夠使商業銀行產生范圍經濟,降低單位成本。尤其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悠久,在內部管理經驗、客戶依賴性和客戶資源等方面具有優勢,發展多元化經營,能夠分攤此類成本。同時其資源庫可供不同業務所使用,有效利用各種資源發揮其優勢,資源利用效率提高。
內部生產要素、客戶、技術等資源共享,一方面會分化傳統業務資源,另一方面會加劇不同業務對資源的競爭,部門間的競爭加劇,可能會使得部門為了完成目標而疏于對信貸質量的控制。分散化資源的管理成本增加,不同部門間的溝通難度增加,信息流動不充分,監督的難度和成本也會提高。
(3)金融創新
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帶動了商業銀行不斷探索金融創新。近年來部分大中型商業銀行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數據挖掘和使用、智能投顧和第三方支付等方面都有所成就。多元化經營對銀行的創新能力、風控能力要求較高,倒逼商業銀行不斷提升金融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研發金融產品和創新金融服務,但同時銀行在專業人才、信息和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將會增加。
參考文獻:
[1]王英姿,王先瑞.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轉型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30):158-159.
[2]宋清華,宋一程,劉金玉.多元化能降低銀行風險嗎?——來自中國上市銀行的經驗證據[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37(05):9-15.
[3]李志輝,李夢雨.我國商業銀行多元化經營與績效的關系——基于50家商業銀行2005—2012年的面板數據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4(01):74-86.
[4]周開國,李琳.中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多元化對銀行風險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1(05):57-66.
作者簡介:
梁藝(1994.6-),女,安徽蕪湖人,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貨幣銀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