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潔
摘要:筆者對溫州市審計局對外公布的2014年至2018年117份審計結果公告進行統計梳理,將審計問題歸納成10個主要方面,進一步分析出在審計工作中應該重點關注的錯弊高發領域。
關鍵詞:政府審計;審計風險
一、背景
溫州市審計局是市政府綜合經濟監督的行政職能部門,負責溫州市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依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依法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筆者梳理了溫州市審計局對外公布的2014-2018年5年117份審計結果公告,審計對象主要是溫州市國土資源局等國家政府單位,審計公告主要披露審計對象基本情、審計發現等主要問題、審計處理情況及建議和審計整改情況四個方面,審計情況均沒有具體描述,僅描述“對審計發現對問題,溫州市審計局已依法出具了審計報告”,故筆者并不能判斷審計報告的種類。審計整改情況也大都由被審計對象自行向社會進行公告。
二、審計出的主要問題
筆者根據對外公布的117份審計結果梳理歸納出審計的問題主要分布在預算、資金、資產管理、工程管理等幾個方面。
1、預算方面
(1)預算編制不合理。上年結余較大的項目本年投入仍然較大,上年結余少或者今年新增項目投入小。
(2)預算編制過于粗略。預算下達沒有細化項目,預算執行難度大。如市財政局2014年“五水共治”專項資金預算安排6億元,按6大類劃分,基本未做細化預算管理(2016年第11號)。
(3)預算編制時間長,下達時間較遲,導致預算執行進度滯后。如由于編報過程長、下達時間較遲等原因,市生態環保專項資金和省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進度較為滯后,上述2項資金市本級部分2016年預算執行率分別為42.9%、60.34%(2017年第27號)。
2、資金效率方面
因為預算的不準確,導致資金浪費沉淀現象突出,在117份審計結果公告中被提及23次,主要表現在:
(1)資金閑置。在截至2017年末,文成縣部分鄉鎮閑置扶貧專項資金合計4023.61萬元(2018年第13號。
(2)預算結余未及時安排使用。如市公積金中心至2012年底掛賬兩年以上的預算資金結余合計396.958萬元,其中:2010年前預算資金結余5.65萬元,2010年預算資金結余391.29萬元,剔除待驗收和跨年度使用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待項目決算后結轉使用外,其余117.43萬元未結轉使用(2014年第2號)。
(3)融資資金利用率不高。如2014年4月25日,市名城集團以15個保障性住房項目募集到保障房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36億元,因6個項目未開工及1個項目停工等原因,截至2016年1月16日,尚有7.68億元資金滯留在市名城集團(2016年第22號)。
3、資金管理方面
審計發現各單位在資金管理中存在問題,117份審計結果公示中出現56次。主要表現在:
(1)公款私存。如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溫州市科藝體活動指導中心收取的考級報名費、證書費等存入出納陳某個人銀行卡,金額合計6843564元,期間孳息5151.23元(2015年第4號公告)。
(2)財政資金未發放不及時。鹿城區財政局2014年“五水共治”建設項目專項資金預算安排6000萬元,截止2014年9月17日,尚未做細化預算,財政資金未下撥(2015年第3號公告)。
(3)資金到位不及時。如浙江溫州轉型升級產業基金和市科創基金共上報成立子基金22支,規模101.15億元;截至2017年底實際注冊設立8支,基金規模16.1億元,僅3支子基金出資到位(2018年第18號公告)。
4、往來掛帳方面
往來長期掛帳現象普遍,在117份審計結果公告中被提及36次。
(1)在往來中列支列收。如市運管局2014年、2015年在其他應付款中列支省局撥入工作經費、制作經費、行業管理經費、市交通局春運工作經費、統計經費及其他補助經費等共計198.73萬元(2018年第14號公告)。
(2)應發政府補助或獎勵未及時發放。截至2014年12月底,2006至2007年度溫州市統計局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先進獎勵金、教材款等18.37萬元掛往來款,多年未清理(2015年第12號公告)。
5、資產管理方面
筆者統計發現,在117份審計結果公告中資產管理出現問題達32次。主要問題有:
(1)存在賬外資產。如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有房產2085.64平方米長期未入賬,建設項目形成資產763.67萬元未作單位固定資產賬務管理(2014年9號)。
(2)資產狀態不正常。如市城投集團部分房產因歷史等原因被侵占或妨害導致無法正常使用(2018年第16號公告)。
(3)資產長期閑置,未發揮效益。如溫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登記交易中心原位于中州大廈的1500平方米房產,自2013年搬至上堡公寓后,一直處于空置狀態(2018年第15號公告)。
6、工程建設管理方面
工程建設一直是出現問題對高風險領域,在溫州市對外公布的117份審計結果公告中出現29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未及時竣工決算先投入使用。如溫州機場占股48%的錦繡酒店投資項目喜來登酒店已于2010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截至2012年底尚未辦理工程竣工決算手續(2014年6號)。
(2)工程未公開招投標。如溫州市繞城高速公路建設中有11個項目未公開招投標(2017年第19號公告)。
(3)工程結算量不實。如2015年溫州援疆指揮部送審該建設項目土建安裝施工結算,經審計凈核減64.92萬元,主要原因為工程結算數量不準確(2017年第7號公告)。
(4)工程缺乏管控,擅自變更。如未經市衛生局同意施工單位更換材料品牌,涉及4個項目29種材料品牌,變更后材料價格低429.68萬元(2016年第28號公告)。
(5)工程項目未批先建,未取得施工許可證。如溫州市文化藝術大樓工程項目在未辦理工程規劃、建筑施工許可等相關手續的情況下,于2012年8月開工建設(2015年第7號公告)。
除以上問題外,審計結果中還涉及會計核算薄弱、報銷附件不齊、制度缺失、政策執行度不高、私設小金庫、貪污挪用公款、人員管理和政府開辦企業未及時注銷或脫鉤等問題。
三、審計風險點
根據以上歸納統計可以發現,審計中的錯弊高發領域主要集中在資產管理、職工薪酬福利、收入成本確認以及工程建設等領域,主要表現在資金和往來款項中,一般是由于單位預算不科學、內控松散、制度缺失或者管理層集體舞弊導致的,政府中行使部門職能時應該對以上問題增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