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詩?吳拓超?高瞻遠
摘要:伴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和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市場逐漸進入國際化和市場化的階段,銀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競爭愈演愈烈。傳統的結算方式被改變,第三方支付取而代之,具有社交屬性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主流第三方支付渠道,還開發出余額寶和理財通等理財產品沉淀了銀行業大量的資金,成為商業銀行強勁的競爭對手。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商業銀行;
一、對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收入存在擠出效應
一直以來,銀行賬戶管理費用,以及轉賬手續服務費用等都是商業銀行傳統支付結算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隨著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迅速擴大,消費者在支付結算業務方面,越來越青睞于收費標準更低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導致商業銀行的傳統支付市場利益不斷受到擠壓。由于第三方支付機構是獨立于中國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之外的結算系統,實行內部清算機制,無跨行清算支出,可以為客戶提供低廉甚至免費的轉賬結算服務,倒逼著商業銀行不得不降低相關方面的收費標準。因為,這些收費雖然單筆金額較少,但是也影響到客戶的消費體驗。而且,伴隨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非現金交易量大幅增加,如果頻繁使用銀行平臺的支付業務,手續費用累計起來也會形成不小的開支。所以,為了減少和預防更多存量客戶和潛在客戶的流失,商業銀行不得不主動減免賬戶管理費及轉賬手續費等,導致其支付結算業務的收入大幅度減少。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016年12月1日起,商業銀行的賬戶管理規則將進行相應調整,其中要求銀行的轉賬支付費用有所降低甚至減免,這一政策的出臺也與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迅速擴大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對商業銀行客戶群產生分流效應
客戶是商業銀行生存發展的根本保障。長久以來,商業銀行通過存取款、轉賬支付等金融業務,密切了與人們之間的聯系,建立了廣泛的客戶群體。但是隨著第三方便捷支付模式的推廣,以及安全性能的提升,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的客戶。客戶良好的體驗感在市場中形成粉絲營銷效應,再次推廣了第三方支付的使用平臺,使得商業銀行的不少客戶被分流出去。此外,除利用其便捷、廉價的支付模式吸引客戶外,第三方支付機構還時常通過發紅包等補貼形式增加客戶的黏性,拓展潛在客戶群。根據BigData-Research數據,2018年我國使用過手機移動支付的網民數量達6.95億,預計未來第三方支付機構還將繼續通過個性化支付服務的開發增加用戶的數量,第三方支付平臺客戶群體還將繼續擴大。目前,一些大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支付寶等,其客戶群及交易總額,甚至超過了一些中小型商業銀行。面對客戶基礎的變化,支付市場競爭局面日益嚴峻,商業銀行原有的支付業務格局已經很難適應未來支付業務領域的發展需求。
三、增加商業銀行的外延風險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出現較多的不穩定因素,這些不穩定因素易發生向商業銀行傳遞風險的可能,甚至干擾銀行業務的正常開展。例如近年來,因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支付系統漏洞,導致客戶的信息泄露、甚至銀行卡資金丟失的案例在我國不同地區多次發生。對此,客戶更多的是找到銀行卡的開戶行,將責任歸咎于商業銀行。類似情況對商業銀行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應,而真正的原因卻是源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運營系統不完善。第三方支付平臺掌握了客戶大量的個人資料及銀行卡信息,而由于其安全技術相對薄弱,較容易遭受黑客攻擊,從而導致客戶信息泄露。
一旦泄露的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客戶很容易遭遇資金安全的問題,如銀行卡被盜刷。但是在支付市場,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介入,商業銀行對客戶交易資金實施動態監控的傳統格局已被打破,客戶的資金不僅只在商業銀行的賬戶間自由流動,也會在多個支付平臺之間流動。所以,因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客戶信息泄露、導致銀行卡盜刷的情況,商業銀行也將很難實施徹底追蹤,進而引發商業銀行的聲譽風險。
四、第三方支付對我國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影響
4.1結算業務結構不合理
一方面,零售信貸業務得到了一定成績,貸款種類多樣化,包括住房貸款、消費貸款、經營貸款等,但從結構上看還是以住房抵押貸款為主,而消費信貸和經營性貸款業務的占比明顯不足。
另一方面是信用卡業務仍然停滯不前。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雖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也出現了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比如逾期率出現了大幅的增長,利潤率有待提高等等。
4.2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不足
一方面銀行業仍然存在巨大的利差空間,另一方面監管層面對于金融創新的準入有嚴格的規定,第三是由于信息的高效傳遞以及銀行間的技術差異并不明顯,新產品出來后,同業或其他金融機構很快便會開發出類似甚至升級產品。而且,各商業銀行創新多是總行職責,由各分行支行主要負責營銷宣傳。
4.3客戶管理系統有待優化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尚未形成比較有效和實用的客戶細分體系,多數銀行簡單的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將其分類為銀卡、金卡、鉆石卡、私人銀行卡客戶。從科學的角度,影響客戶群進行分類的指標非常多,不僅包括資產、收入等容易量化的指標,還包括愛好、風險偏好、年齡等不易量化的指標,客戶評價應該是全方位的。利用完備全面的數據處理系統對客戶進行分析,才有可能為客戶制定專屬有效的金融服務。
結語:面對第三方支付崛起、互聯網+和金融脫媒的挑戰,商業銀行不應僅充當連接商戶和客戶的支付通道,而應積極的面對這次危機,主動發展快捷高效的互聯網支付類產品,優化支付結算模式和種類,拓寬電子銀行業務范圍,不斷推進結算業務轉型,以零售支付為支點推動相關業務發展。同時,商業銀行也應積極開展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相互學習優勢互補,不斷改革和優化,提升客戶服務能力。目前來看,商業銀行的主導地位優勢還是穩定的,因此商業銀行應該不斷推進新業務發展,利用商業銀行的結算優勢和品牌優勢,實現線上和線下結合,優化產品,拓寬客戶服務渠道,加快零售銀行業務的轉型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岷峰,虞鵬飛. 商業銀行結算業務轉型升級研究——基于大數據分析與挖掘[J]. 西部金融,2015,03:6-10.
[2]王玉新. 商業銀行結算業務戰略轉型路徑探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5,14: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