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日益嚴峻,國家開始建設相關試點城市進行海綿城市的相關探索,海綿城市作為生態(tài)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同時又是一種新興的城市建設概念,因此在建設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鶴壁市海綿城市建設存在的項目施工難度、居民認識程度、系統(tǒng)系與協(xié)調性、以及投資渠道與監(jiān)管等方面進行介紹,并給予相關的倡議。
關鍵詞:海綿城市 低影響開發(fā) 因地制宜 城市生態(tài)
一、引言
海綿城市作為新時代的雨洪管理概念,主要目的在于城市在面臨環(huán)境變化,特別是大量降水時,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富有彈性,能夠將地面上的水資源儲存起來,以循環(huán)利用來滿足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需求,緩解城市內澇問題[1]。 但由于我國目前的海綿城市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難免會存在一些相關的問題,本文以鶴壁市為例,淺談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一些相關的倡議。
二、海綿城市建設現存的問題
1.項目實施難度大、工期時間長
海綿城市的學科背景涉及到給排水、環(huán)境、水利、園林等多學科的相互交融,現階段相關專業(yè)人才的儲備不足以及設計或施工單位的經驗匱乏,都給海綿城市建設增添了很大的阻力。在人行道路、停車場等布置透水裝置,或在居民生活區(qū)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的過程中,由于施工場地與居民區(qū)有所交叉,難免會給居民帶來出行不便或噪聲污染等問題,改造期間尤其早晚高峰期出行困難,耗時長及施工噪音影響居民休息。
工期過長也是當地海綿城市建設的一項重大難題。就建筑小區(qū)類改造而言,基本上于2016年上半年全面開展,但由于進度拖延,工期過長,普遍超越工期計劃兩月有余[2]。
2.居民認知程度有待提高
雖然當地居民對海綿城市建設略有耳聞,但真正熟悉海綿城市建設的人群少之又少。對海綿城市概念一知半解的人群中以未受過教育的老齡居民最多,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接受文字報道較困難,因此在宣傳報道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海綿城市的相關科普教育應該被提上日程。
居民了解海綿城市的渠道有著密切的關系。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與傳播范圍廣的特點,但通過碎片化時間進行了解,留下的記憶并不深刻;政府宣傳受眾面比較集中,以政府人員與學生為主,因此這一方面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3.統(tǒng)籌協(xié)調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性欠缺
就鶴壁市淇濱區(qū)的試點建設來講,要進一步發(fā)揮海綿城市建設的整體效應,還需要作進一步的努力。因地制宜是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大特點,創(chuàng)新改造雨水花園斷面,將當地特有的吸水性更好的石頭替換雨水花園中的卵石以增強其能力;特色藍色屋頂“0投資”減緩雨水洪峰,都令人拍手稱贊。鶴壁市地形復雜有山地、平原、丘陵等分布加上年降水分布不均勻等問題,這種復雜的條件為海綿城市建設提出了更加復雜與苛刻的要求。應當結合降水與土壤特征這一實際情況來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尋找新材料或新模式,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的建設海綿城市。
4.投資渠道不暢、項目監(jiān)管缺乏
城市進行海綿城市改造對資金的需求量較高、而且不同的建設項目之前也存在著成本的差異。就項目的資金來源而言,需要建設更為全面、更為完善的海綿城市體系,還有要大量社會資本的源源不斷地投入。目前關于海綿城市的投資渠道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應該建立更為廣闊的投資渠道,吸引更多的資本,同時在健全投資渠道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于資金使用的管理制度。
在相應的海綿設施建設完成后,對于海綿設施的運行與維護的力度不夠。只有對海綿設施給予更多的護理與保護才可以使得這些設施發(fā)揮更加長遠效果,因此必須加強運維資金的投入、加大監(jiān)督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監(jiān)督保護平臺。
三、對策與解決方案
1.加強宣傳與交流
鶴壁市當地已經將海綿城市的建設通過報社、電視、自媒體等形式進行宣傳,為了進一步加強居民對于海綿城市的理解與認識程度,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方式,例如在社區(qū)內組織相關的科普講座、知識競賽、有獎問答等形式,來充分的調動居民的積極性。
針對居民對于海綿城市相關建設設施了解程度不高的問題,當地政府可以進行科普講座并配套相關教材進行開展。此外要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營造全民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現場督查、輿論督查、社會舉報三位一體的監(jiān)督檢查機制,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時代下廣播、電視、網絡等的作用,監(jiān)管平臺定期公布黑臭水體及水質等相關的海綿城市的建設成果。
2.鼓勵與支持創(chuàng)新
地面的技術較為完善,而在屋頂的技術則相對較少,發(fā)展空間也較大,未來的工作可以逐漸加強屋頂綠化工作。引導技術創(chuàng)新,積極地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的新技術與新方法的研究與開發(fā),不斷地在建設過程中總結經驗,并推廣示范技術與成功的經驗。
不斷地支持與鼓勵創(chuàng)新,加大在科研創(chuàng)新方面的資金投入,培養(yǎng)一大批創(chuàng)新型人才,定期組織培訓,學習與考察外地相關成功案例的建設經驗;充分保護其勞動成果及知識產權,提高相關的獎勵制度。加強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對接,強化海綿城市建設科研攻關與技術支撐,建立海綿城市建設專家?guī)臁?/p>
3.加大資金投入健全監(jiān)管平臺
政府應當加強與不同部門、企業(yè)之間的聯(lián)系。資金的投入并非只是用于項目建設、解決海綿城市建設后的穩(wěn)定性的問題,還需要進行運維費用的保障。此外政府要加強與國家開發(fā)銀行、農業(yè)發(fā)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低成本、中長期的有關專項貸款投向海綿城市建設。
鼓勵當地政府以物聯(lián)網和大數據作為基礎,對監(jiān)管制度進行探索,將多種類型的傳感器部署在主要河道、排水管網或者相關水體上,對水質量信息進行實時監(jiān)控,并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可視化的呈現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效果,實現智能化管控。此外當地政府部門也要加強相關監(jiān)管的宣傳,必要時也可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3]。
四、結語
綜上所述,鶴壁市作為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第一批試點城市,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在探索的過程中也難免會有一些不足與缺點、在項目的施工難度、居民的認識程度、以及投資與監(jiān)管的水平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在原計劃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宣傳與交流、鼓勵與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完善監(jiān)督與監(jiān)管渠道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去。
參考文獻:
[1] 檀東謀.淺談海綿城市建設面臨的潛在問題及應對策略[J].河南建材,2020,(1),29.
[2] 趙睿.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調研與思考[J].建材與裝飾,2018,(03),190.
[3] 蔡子平.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黑臭水體整治工作[J].廣東經濟, 2019,(08),16-23.
作者簡介:
葉宇博(1998.2-),男,漢族,河南商丘人,本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