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學界中流傳著一句俗語——“三分教,七分管”。在我看來,教與管之間并沒有明確的比例劃分。教,不僅僅是教授具體的知識,還包括做人的道理;管,不僅僅是強調紀律服從,還包括習慣養成。所以,教與管不是互相孤立、割裂開來的關系,而是互相滲透、相得益彰的關系。有人說,教是藝術的教,管是科學的管,很有道理。但“三分教,七分管”仍有其重要的實踐意義,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
關鍵詞:開學第一課;教與管;初中階段;習慣養成
初中階段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生可以在相對不那么緊張的初中學習生活中游刃有余,更為即將到來的緊張的高中生活打好基礎。所以,當我任教新的班級時,我的第一堂課永遠不會直接進入新授課,而是先上一堂“習慣課”。
首先,我做了一個極其簡短的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田老師。從今天開始,我擔任我們班九年級的歷史教學?!弊晕医榻B之所以盡量簡短,是為了避免學生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換老師了!我們為什么換老師??!”等問題上,而是使其不自覺地接受“更換老師”這樣一個現實,并對新老師充滿好奇甚至期待。
然后我直奔主題,開始從“畢業班”講起。第一,給學生指出畢業班首先意味著未來道路的選擇。學生要明確自己選擇的道路,向著目標前進。第二,從今天開始,就進入中考的沖刺階段了,必須有時間觀念,有緊迫感。當我講完畢業班主題后,所有學生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就像一群接受了戰前動員的血脈僨張的戰士。
緊接著我開始就歷史學科對學生提出從課前準備到課上學習,再到課堂筆記的使用等一系列要求。提出這些要求的本質是讓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助于老師教學效果的提升,即實現教和管的和諧統一。
課前準備環節,我要求學生做好下一節課的準備再出教室;上完廁所或休息調整后不要逗留打鬧,馬上開始讀書;課代表和班干部各司其職,督促同學們提前進入學習狀態。我把課前準備形容為炒菜之前的預熱:不管我們廚藝如何,大體都懂得炒菜時油鍋要預熱,倒進油之后,等油熱了再放菜。設想冷鍋冷油,直接放進蔬菜烹炒,最后的味道必不能令人滿意。課前準備就是讓學生充分預熱,實現和課堂教學的無縫連接。
課堂教學,效率第一。高效課堂,必是生動的課堂。為了打造高效課堂,我要求學生做好“看、讀、聽、寫、思”,讓眼、口、耳、手、腦都動起來。
最后我特別強調課堂筆記的使用。課堂筆記有三大功能:(1)寫難寫易混易錯字。(2)畫思維導圖、知識結構、時間軸等。(3)做題。歷史學科是一門極其嚴謹的學科,它的嚴謹性還體現在中考中。歷史中考題的標準答案總是幾個詞匯或寥寥數語,但得分點往往是歷史術語或專業名詞,如人名、物名、事件、時間等,均不能出現一絲差錯。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遇到難寫易混易錯字,我會立刻要求學生在課堂筆記上寫幾遍。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象、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畫思維導圖的過程有利于人們對其所思考的問題進行全方位和系統的描述與分析,非常有助于人們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深刻和富有創造性的思考,從而有利于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或關鍵環節。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不僅自己畫思維導圖,也引導學生在課堂筆記上畫思維導圖。另外,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梳理知識結構、時間軸也是常用的知識總結和歸納的好方法。因為教材中的空白區域很有限,所以必須有效地發揮課堂筆記的功能。課堂筆記的第三個功能是做題。以往學生在完成課件中的訓練題時,常常隨便撕一張紙,或者在課本上亂寫亂畫,都不利于規范答題這一習慣的養成。現在,所有的答案都呈現在課堂筆記上,長期堅持下去,學生逐漸形成規范答題的好習慣,在中考中就能盡量避免無謂的失分。
開學第一課,沒有寒暄,沒有和顏悅色,只有“要求”,只有“習慣”,似乎顯得不近人情。但事實證明,好的習慣養成受益的是學生,而學生也最終會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翻開回憶的信札,熟悉的文字再次浮現?!皶r光荏苒,轉眼間,三年時光匆匆流過,終于還是到了分別之時。感謝有您!因為有您,才成就了我們?!薄澳鷦偨舆^我們時,是您的嚴格成就了我們。那天是第一堂歷史課。您在那一堂課上講了您的課堂要求、課下要求等。您一講完,同學們紛紛叫起苦來,還有的同學甚至開始抱怨遇到您這樣的老師……現在想來,都是您那時的嚴格使我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就了我們??!”……“最后,再次感謝您為我們辛勤的付出!您發出的火光不僅照亮了我的初中生活,還將會永遠照亮著我,溫暖著我!”我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讀這封信,但仍然像第一次讀時那樣激動。寫這封信的是我送的第二批畢業生,一個溫文爾雅的女孩子,我絕對想不到平時不茍言笑的她竟然“有膽量”給我寫信。從叫苦到感謝,從抱怨到理解,時間終會證明那個當初的“壞老師”是一位真正的良師益友。
作者簡介:田猛,男,出生于1988年2月,碩士研究生,就職于山東省肥城市桃都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教學與管理。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