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9日,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發布,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等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范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新版“限塑令”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明確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
“限塑”十余年,依然我行我“塑”
2008年6月1日,我國施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即“限塑令”。其中規定,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
但是,十余年來,人們使用塑料袋的現狀并無多大改觀,主要表現在:
1.限住了大超市,管不住小商販。按照“限塑令”要求,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的包括所有商品零售場所。而在現實中,大型商場、超市基本做到了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十余年來塑料袋的使用量明顯減少;反觀農貿市場、飯店、路邊攤等場所,塑料購物袋都是免費的,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依然很大。即便大型商超,也存在“死角”。由于超市生鮮、蔬菜區的塑料袋免費提供,顧客經常從袋子自取處一撕好幾個,一個菜裝一個袋,整體算下來也是不小的數量。
2.快遞和外賣成消耗大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購、餐飲外賣等新的消費業態讓塑料垃圾成倍增長。每天僅通過餐飲外賣,全國產生的塑料袋垃圾就不計其數。不僅是塑料袋,一份外賣訂單產生的塑料垃圾,還有塑料餐盒、塑料餐具等。
“限塑令”下,塑料袋為何長盛不衰?
@市民王女士:我覺得還是因為方便吧!雖然大家都知道塑料袋不環保,國家也號召、支持老百姓使用菜籃子,但是菜籃子攜帶不方便,至于布袋倒是攜帶方便,但裝菜有些不太合適。
@學生周某:現在年輕人去超市或商場隨機性比較強,很少會提前準備購物袋。而且,一個塑料購物袋不過兩三毛,價格低廉,誰還會專程準備袋子呢?
@餐館老板:商品在定價時,類似塑料袋這種消耗品都計算在內了,商家不會吃虧。
@服裝店店員:我們之前也使用過一段時間的紙質包裝袋,但顧客總是不太滿意,而且紙質袋子的成本比塑料袋高,所以后來又改回了塑料袋。
@早餐店老板:早餐基本都是比較油膩的東西,用紙質包裝不太現實,而且目前只有塑料袋既方便成本又低。
總結
1.塑料袋方便實用。人們出門買個東西,不管大小幾乎都用塑料袋裝,這已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
2.塑料袋價格低廉,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構不成負擔。
3.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品。盡管從環保角度看,塑料袋是極為糟糕的發明,但從消費立場出發,它體現出的便利性至今無可超越。像無紡布等材質的環保袋,盡管有政策的極力倡導,但使用場所也僅僅局限于買菜、購物等。
提升治理的系統性和長效性
1.禁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新版“限塑令”規定,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2.分類回收再利用。為破解當前一些地區和領域存在的塑料垃圾分類回收不足、規范化利用處置不夠、隨意丟棄現象依然存在等問題,新版“限塑令”提出了“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推進資源化能源化利用”“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等措施。
3.發展綠色環保塑料。在傳統塑料制品方面,要通過開展綠色設計,提升產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性能;通過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企業生產對人體、環境無害的塑料制品;增加使用符合質量控制標準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
在新型替代材料方面,要加大可降解材料等技術研發和應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應用成本;完善可降解塑料相關標準,保障降解產物安全可控,推動行業有序發展。
4.法律保障,強化考核和問責。推進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政策措施,嚴厲打擊違規生產銷售行為。加強塑料污染治理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重點問題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考核和問責。
綠色塑料
“綠色塑料”,指能夠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會污染環境的塑料。具體地說,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內具有與普通塑料制品同樣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與自然環境同化的一類聚合物。
“綠色塑料”的品種很多,主要有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轉基因型塑料四種。
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劑生產出來的塑料。我國科學家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對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劑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過了技術鑒定,并在推廣中證明這一技術已經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長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會對土壤養分造成破壞。
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纖維素、木質素等天然物質,用化學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利用農作物下腳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農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極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數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污染環境。
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真核產鹼性細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產出生化聚酯,再進一步加工生產出的生物塑料。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微生物學家通過對一種細菌的特定基因隔離,使植物細胞內部生成聚酯,再利用這種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這種塑料在細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環境,而且還可用作肥料回歸大自然。
轉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教授索姆維爾等人研制的。他們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從一種營養佳良產鹼桿菌的土壤細菌中分離出生產塑料的基因,然后把這一基因轉移到一種遺傳結構簡單的油菜子屬植物中,培育出一種適宜種植的名叫多羥丁酸的塑料植物。這種植物的葉、稈、根都能長出多羥丁酸顆粒塑料,用這種顆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維爾研究的啟發,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生物學家將這種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長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們就可以像種植莊稼那樣大面積種植和收獲塑料了。
編者語
這次限塑令的發布,不僅僅是政策上的限制,更應該是一個喚醒人們環保意識的良好契機。只有全民都積極參與到對塑料的限制使用中來,塑料垃圾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決,全球污染問題也會得到進一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