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個庚子鼠年,人類與鼠相伴的時間雖長,關系卻算不得友好。我們發明了許多與鼠相關的成語,如鼠目寸光、獐頭鼠目、賊眉鼠眼;但也創造了鼠咬天開的傳說。鼠究竟是個怎樣的生物呢?2020年1月18日的中科館大講堂,我們邀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大偉博士,和我們一起數一數你不一定知道的“鼠事”。
Q:老鼠指的是一種動物嗎?
A:要說清楚“老鼠”的定義,首先應明白嚙齒動物和鼠類的定義。“嚙齒動物”包含嚙齒目和兔形目的所有動物,是一類營陸生的,穴居、樹棲或半水棲的,雙子宮有胎盤的哺乳動物;門齒發達,呈鑿狀,無齒根,能終身生長,且具犬齒虛位。“嚙”字的本意就是指“用臼齒碾磨”。“鼠類”則專指嚙齒目動物中鼠科動物,其中包括我們家中和農田中常見的大部分老鼠。“老鼠”并不是一個科學定義,它泛指人們常見的各種形似“鼠類”的小型獸類,因此被稱為“鼠形動物”更為恰當。
(回答者:王大偉)
Q:鼠的個頭都很小嗎?
A:并不是的。不同種類的鼠,體型可能有較大差距。烏拉圭科學家在南美洲發現了一種大型嚙齒目動物化石。這種動物生活在400萬年前,體重比公牛還重,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鼠類動物。科學家考察后認為,它的體重在1~1.4噸之間,僅頭骨就有半米長,體長約3米,體形類似產于南美的嚙齒動物水豚;而世界上最小的老鼠是侏儒跳鼠,也叫俾路支侏儒跳鼠或侏儒三趾跳鼠。它成年雌鼠的體重僅有3.75克,相當于—枚5角錢硬幣的重量。這種老鼠數量很少,僅生活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沙漠地區的沙丘和沙礫中。
(回答者:王大偉)

鼠對生物醫學實驗貢獻巨大
Q: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鼠?
A:鼠類因為獨特的生活習性,自古以來與人類有許多沖突。如偷盜糧食、破壞建筑、傳播疾病,因為繁殖速度過快,有時還會影響生態。但事有兩面,我們不應該因為鼠與人類的矛盾就將這個物種一棍子打入害獸之列。且不提鼠為人類的生物學和醫學研究做出的巨大貢獻,每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本身就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鼠也一樣,它吃糧食,又為狐貍、蛇、鷹等肉食動物所食,是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此外,許多大型嚙齒動物的繁殖率比較低,加之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棲息地破壞,目前處在瀕臨滅絕的境地,亟需人類加以保護,如林睡鼠、蒙新河貍、豪豬等等。所以對于鼠類,我們首先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全面評估它們的利與弊,再加以合理的管理,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回答者:王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