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
國內第一部以房產中介為中心的53 集電視劇《安家》雖然播完了,但觀眾關于“家”“家庭”“家庭教育”的討論似乎才剛剛開始。
人們熱衷談說的不只是女主角房似錦及她同事各自的家庭,顧客的家庭也成了茶余飯后的熱議話題。
常言說得好,“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爆F如今,人們早已心知肚明,“要得家安寧,媳婦來擺平。”這里首先想聊的就是《安家》中讓人難以釋懷的三大媳婦。
明明擁有幸福生活的張乘乘,偏偏不安心過正常日子,把好端端的一手牌打砸了,似乎怨不得人。
老嚴夫婦辛辛苦苦、起早貪晚、一個包子一個包子掙來血汗錢,全款幫兒子在上海買了房。結果,精明的兒媳婦把自己的娘接過來住下,老嚴老兩口無立錐之地,只得用三輪車拖著全部家當凄然離開。幸虧這個兒媳婦的戲份并不太多,否則,肯定會冰凍天下父母心。
讓人半是歡喜半是愁,久久意難平的是宮蓓蓓。
宮蓓蓓及愛人都是高知人士。宮蓓蓓是有名的婦產科醫生,在她換了首套房之后,從公立醫院跳槽私立醫院,年薪是300 萬。她的愛人叫劉斯禮,是工程師。這個家庭里,宮蓓蓓是說話做主的家長,劉斯禮似乎是“媽寶男”。
起初,因房子太小,宮蓓蓓晚上回家加班,就得躲在廁所,坐在馬桶蓋上用電腦。當房似錦得知宮蓓蓓手頭拮據,又迫切需要一套有獨立辦公空間的住房時,就把“老油條”謝亭豐轉嫁給她的一套“跑道房”做了個性化設計與裝修,推薦給宮蓓蓓。不出所料,宮蓓蓓對這套奇葩的“跑道房”非常滿意。
搬進新家后,因為私立醫院工作忙和生了二胎,宮蓓蓓便把公婆接來一起住。一方面請老人幫忙帶歡歡和樂樂兩孩子,另一方面也讓丈夫盡孝心。這應該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決策,也是應該能夠解決家庭困難、實現“家安”的現實選擇。
故事發展到這里,三個媳婦中,宮蓓蓓應該是學歷最高、收入最高、家庭最為幸福的媳婦。

世事并非如人愿。宮蓓蓓迎來的是一樁接一樁的沖突,讓她無法安家。
直接沖突是歡歡和樂樂的教育問題。
歡歡已經5 歲了,但宮蓓蓓的公公依舊喂他吃飯。他一邊吃飯,還一邊看平板電腦上的動畫片。這是懂得幼兒教育的宮蓓蓓沒法接受的。
宮蓓蓓提醒公公不能再喂歡歡了,讓他自己吃。結果公婆都不同意。婆婆認為,歡歡身上那點肉就是爺爺一口一口喂出來的,你們年輕人,不帶孩子不知難。
于是宮蓓蓓退而求其次,起碼不能邊吃飯邊看平板電腦,不只是習慣不好,還有害身體發育。歡歡當然不會放下,而且還威脅說不讓看就不吃飯。
結果宮蓓蓓訓了歡歡,強勢拿走了平板電腦。孩子哭了。這分明是甩臉子給公公婆婆看,公婆以小區每家爺爺奶奶都是這樣喂孩子為由,一步不讓,并生氣地坐在餐桌兩邊,百般委屈。婆婆哭了,公公也借勢發火。
而劉斯禮并不主持公道,直接指責宮蓓蓓的不是。宮蓓蓓明明在理,結果成了孤家寡人,只得抱著剛六個月的樂樂逃回自己的房間去。
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小沖突,那就是宮蓓蓓叮囑婆婆為樂樂添加輔食,而婆婆以忙忘了為借口,一直沒有落實,實際上她是不愿意這樣做。在婆婆的觀念里,母親的奶水最有營養,并說兒子長到1.80米,就是因為一直吃奶到3歲。宮蓓蓓只得以婦產科醫生的專業身份與婆婆對話,婆婆才口頭上勉強答應。
我們把這個場面簡單梳理一下,便會發現:
一是親代教育與隔代教育之間的矛盾沖突;
二是兒媳婦與公婆之間的矛盾沖突;
三是妻子與丈夫之間的矛盾沖突;
四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沖突。
這些矛盾可以概括為理念先進、經濟獨立的高知媳婦與整個家庭的矛盾。
按照常理,劉斯禮和宮蓓蓓都是家長;按照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解讀,公婆也應該是家長。于是,我們會發現,這又是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沖突。我們還會發現,我們已經不再是吃瓜群眾,而是李蓓蓓、張蓓蓓、王蓓蓓……
編劇六六在作品中是這樣安排的:宮蓓蓓重新買了一套只有兩居室的學區房,一來為孩子將來上學作準備,二來不再與公婆同處一個屋檐下。
當然這個決定,丈夫劉斯禮無法同意,便在看房時與宮蓓蓓爆發了一場大爭執,不,應該是吵架。宮蓓蓓把壓抑心頭已久的怒火全部燃燒出來,包括對丈夫、生二胎、公婆、孩子的教育等都發泄出來了。
最后的結果是:一是經濟上,多花了一筆巨大的購房、裝修等費用;二是責任上,兩個孩子完全由宮蓓蓓自己來撫養和教育;三是生活上,與公婆各自保持獨立空間,井水不犯河水;四是感情上,宮蓓蓓與丈夫一分為二。
這樣的結局,看似解決了眼前的矛盾,事實上與飲鴆止渴無二。
宮蓓蓓原本有的是先進的育兒理念和經濟實力,缺少的是時間和幫手。這樣處理,最后是時間更緊張。
私立醫院給宮蓓蓓高薪,就是希望能占有她更多時間,她怎么可能不多干事,多承擔責任呢?她只能請保姆和家教,但保姆、家教能否按她的設想照顧、教育孩子呢?這實在是一個未知數。
不用多長時間,宮蓓蓓會被事業、家庭、孩子的多重重荷壓垮的。可以設想,如果原來是一地雞毛,那么未來就是滿地狼藉。
我更希望,宮蓓蓓應該運用自己高知女性的智慧,不做逃避主義,而要積極面對。
真正的家長不是端著架子,不是簡單的高學歷和高收入,而是堅定的擔當、柔韌的情感與治家育兒的智慧。
從劇情上看,公婆并非是不愿學習、頑固不化的人。只要宮蓓蓓愿意花時間去研究隔代教育與親代教育的異同,找到彼此的契合點,多一點理解,再積極溝通給予具體方法的指導,公婆是會成為她先進育兒理念的執行者,以及生活好幫手的。
婆媳關系自古就是難題,但我相信只要宮蓓蓓愿意培養好中間人劉斯禮,她的婆媳關系也是能夠不斷改善的。
劇中,宮蓓蓓似乎一直放任自己的丈夫,遇事也不主動與他交流,在購房與育兒等問題上也未與他形成過共識。無形之中,她把博士丈夫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放棄了能夠和諧、和睦家庭關系的黏合劑,還讓自己的婚姻成了事實上的喪偶式婚姻,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也讓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與其獨自擔當,不如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多種資源,共擔風雨;與其居高臨下,不如學會示弱,互相理解,以情感人,多多改善關系,合力育兒興家。
對宮蓓蓓來說,特別要花心思投入的是夫妻關系的建設。有愛人陪伴,有孩子和公婆等更多家人參與的新生活,是人生又一片無限風光。
這段旅程需要同舟共濟和風雨兼程,除了物質經濟上的共同分擔外,還有孩子的教育、家庭文化的營造、和睦和諧代際關系的建設。并在這樣的努力中,推動一家人精神的共同成長,形成一種以姻緣為紐帶的“家人+親人+伙伴”的全新型關系。
一旦這樣的關系得以建立,就會有人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工作上的爭爭斗斗,有人幫你支妙招;孩子教育上的紛紛擾擾,有人和你一起分擔;生活上的磕磕碰碰,也會有人給你安慰與幫助。
那樣的家,才是我們每個人向往的家,才能是真正的家和萬事興。那樣的家,不僅有愛,有親情,還有設身處地的寬恕,同心同德的志趣,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和諧的詩篇和美麗的遠方。